《人性的枷锁》是毛姆创作的具有自传性质的一篇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先天脚跛,自幼失祜,敏感脆弱又自尊心极强。他的前半生,经历种种艰难困苦,有个性因素,也有社会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的打击,终于在荡清了信仰、情欲、阶级地位等束缚人的心灵的枷锁后,大胆地追寻自己的幸福。
菲利普,是一个个性丰富复杂的人。他怯懦自卑,困顿迷茫,却也曾充满热情,更是险些因放荡不羁被整个世界抛弃。他也做出背叛权威家长伯父对他的安排的壮举,却又陷入情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他爱过恨过,他迷醉他清醒,他狂热他超脱。他的故事,不是成功的故事,是现实的折射,是对幸福的追寻。
走过的“弯路”,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菲利普自小被伯父收养,伯父身为牧师,作为权威型家长,他规划好了菲利普的未来——从事经济又稳定的牧师职业。随着阅历增加,不断反省,菲利普从温顺变为叛逆,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变自己的人生选择。
从坎特伯雷教会学校到德国学习,再到会计师事务所,又从事务所小助理变为美术生,直到最后选择医学院数学。
菲利普的求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不断被质疑被否定,有时甚至到了自我放弃的地步。
对于学美术这件事,可算是他人生中离经叛道之“大成”。当它身为医学生,与朋友闲谈时,朋友戏谑地问他学美术究竟有何意义。菲利普平静答道:
"我学会了看手,过去我从来没有看过。我还学会了如何借天空作背景来观察房屋和树木,而不是孤零零地观察房屋和树木。我还懂得了影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有颜色的。"
学习美术看似是他人生路上的“弯路”,不能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也未给他带来丰厚的收益。与他未来的人生毫无契合与助益。
他的美术经历使他在服装公司获得设计的职务,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他的美术经历使他平静坦然面对苦难和庸常,对艺术美好顶礼膜拜。也使他对自然的壮美心怀期待。
功利思想让人们喜欢以捷径直达终点,避免丝毫的物质或精神的消耗。殊不知,人生的很多“弯路”,换条思路,反而是人生多样,生命多彩的体现。
一路坦途的人,赢得了成功;走了“弯路”的人,收获的是经验的积累、阅历的拓展和思想的丰富,这也是一种财富。
最佳的选择,是遵从内心的结果。
菲利普的人生可谓命运多舛。他在自己前途的选择上,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唤,而非人云亦云。
牧师,收入稳定,受人尊崇。但菲利普不愿意屈从虚无的信仰,果断放弃。
会计师,新兴职业,收入颇丰,可与菲利普的专长兴趣格格不入。
艺术家,浪漫优雅,但菲利普意识到自己天赋有限,也果断放弃。
学医的道路,是对自身多番衡量审视的选择,是数次试错的结果,也是敢于与家人与“前途”决裂的勇气之所向。
菲利普幸运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他的幸运,不是因为他是上天的宠儿,而是因为他尊重自我。
盲目的反叛,导致误入歧途。
理性的坚持,才会取得成绩。
诚然,没有一个人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如菲利普,会彷徨会失败。但每人应正视自己的实力,寻求适合自己的道路。
未来的道路,需要自己走出来。
菲利普的奋斗史,真实且励志。
他不是完美的英雄,他是普通人。他大吵大闹不惜与家庭决裂,坚持的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弦易张,令人怀疑他的判断和毅力。
他在爱情上时而虚伪时而冲动,深爱他的人,他虚与委蛇,逢场作戏,即使有时会有真情流露。对于虚荣浅薄的米尔德丽德,他发疯地投入感情物质,换来的是冷嘲热讽和一次次欺骗。
虽然也对劳森画家朋友有过侥幸的依赖心理,希望伯父早日归天,可以获得遗产得以完成学业。
但终是瑕不掩瑜。他还是依靠自己的坚持和意志,从生活中习得善良和忠诚,在交往中践行付出和尊重。
最终收获了爱情和事业。
菲利普身上始终被中产阶级的思想所笼罩,“何为绅士”也是他心向往之的目标和枷锁。他的很多自相矛盾的言行、心理与这点有很大关系。
最后,他的求婚是卸除解锁,是人生的一种“破局”。摆脱中产阶级的身份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幸福。这也许是菲利普的最大快乐。
“屈服于幸福,兴许就是承认失败,但是,这种失败却要比千百次胜利有意义得多啊。”
菲利普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你和我,会如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