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心里就越来越想吃一种食物,那就是艾草粑粑,洋气一点的名字是“青团”。
吃过很多地方的青团,差不多每去一座江南古镇都会吃到撑。那些圆乎乎、绿油油的小可爱们,一群一群地聚集在一起,朝来来往往的游客微笑着,仿佛在说:“瞧,我很漂亮吧?快来把我带回家哦!”可是很遗憾的是,最近几年吃到的青团越来越甜,越来越粘,里面的豆沙馅吃在嘴里更是一股糖精的味道。原本属于春天的食物,也逐渐失去了灵性,变成了商业社会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景区”的味道。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微商的兴起和甜品店的来势汹汹,让我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青团了。这些青团包装精美,价格昂贵,馅儿也丰富多彩起,有甜的,有咸的,可以满足更多人的口味。只是,这些青团咬在嘴里是很难吃出艾草的清香的,艾香可是它的灵魂啊!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古镇上十块钱三个的青团。
其实,最好吃的青团是自己做的“艾草粑粑”。我没有做过,但听说是将艾草叶子缓缓地揉进糯米粉里,雪白的糯米团渐渐染上了艾草的绿色,再加上零星几片艾草叶子点缀其中,搓出来的青团仿佛一幅幅山水画,朦胧、飘渺,每个都有着不同的神韵。这样的青团吃在嘴里韧韧的很有嚼劲,满口都是艾草的香味,再加上米香的浸润,会越嚼越甜,越吃越香。我喜欢闭上眼睛大口大口的咀嚼,可以感受到春风的温暖、春花的烂漫、春雨的清甜……那一刻,好像整个春天都是我的了。
但是,这样的艾草粑粑好像也只是吃了一两次而已,一次是小时候外婆做的,还有一次好像是在哪个同学家里。如今,物是人非,想吃的话好像有点难了,只能存一份念想给自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