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619277/78457a3dc635bfe3.jpg)
很喜欢《漱玉词》中那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隔着千年的云涛星海,看见那个穿着藕色上衣、杏色长裙的少女正笑意盈盈地向我们走来。
夏天悄然来临,少女与朋友携酒外出,舟行溪亭,曲水欢流,远山含黛,郁郁葱葱,艳阳豪爽地将光辉洒向水面,粼粼波光晃动人眼, 如碎金闪耀,水面上暖风吹过,摇动满河莲叶。溪亭周围景色宜人,久困家中的少女们顿觉眼前一片天高云淡,一群人在天地茫茫的大自然中陶然忘机……不知不觉,红日西沉,晚霞映照,告诉游人时间不早了。酒醉兴尽,少女们决定掉头而归。湖面上莲叶无穷, 盛放的荷花丛中飘着一叶扁舟,舟上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或许是饮过美酒酒意未消,抑或是景色宜人,惹人陶醉,轻柔的晚风推着船儿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退两难,怎么办?船上少女们叽叽喳喳焦急声声乱了行桨人的手脚,蓦然间响起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原来惊起了一群水鸟振翅高飞.....词阙寥寥数笔,清新自然、畅快愉悦的意境令多少后人叹服!
少女就是词作婉约派宗主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中“常记”本应作“尝记”。“尝记”为“曾经记得”,言下之意是“今又记起”。“常记”是“常常记起”之意。无论是“常记”还是“尝记”,可见词人对此段往事的记忆之深。这段美好的回忆在她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与丈夫赵明诚两地分居,寂寞孤独“却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记起;是山河飘零,南渡纷乱,颠沛流离时愤怒高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记起;是至爱赵明诚去世,晚景凄凉,独吟“雁过时,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时记起……国破家亡、夫亡亲逝、生活凄凉在现实中撞击着词人的灵魂,现实的悲凉使词人对过去的美好更加眷恋!凄苦寂寞中,作者眼前便闪现出了少女时那次欢乐的游玩,想到了自己少女时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天真娇羞的情怀、富足美满的生活,然而晚景却遭遇国破家亡、孤苦无依。这种切肤的伤痛是如此刻骨铭心!“常记”是对少女时游玩的欢乐产生了深深的留恋,更是对眼前生活窘迫、国破家亡、岁月无情的无奈。
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人是至诚又至真的,淡淡的思绪随笔间流露,触动着我们最柔最弱的那根心弦!无论是我最欣赏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还是最敬重的李易安,一生浮浮沉沉,并非为情所累,而是为真所苦!然而,纵观古人今士,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唯有真性真情真品才留下一段段千古绝唱!
尘世喧嚣,人心浮躁,再读《如梦令》,词人李清照的人格魅力和盖世才华将我带入那清新自然,轻松忘我的境界中……“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真的很感谢李清照用她灵敏而细腻的心灵感触到了我们逐渐淡忘的东西,并以旷古的才华流传了下来。如果真的可以,恰遇那时、那景、那情,我愿与易安共醉溪亭日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