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近城投的收“租”和投的新动向跟读者分享下。
先说收“租”。
12月15日时,收了三只城投的“租”金。
共计第223,224,225次收“租”。



这三只都是川内的,有两只是收租日当天到,有一只是提前五天就到了。
川内的,目前个人体验都还是不错的。
这个月还有一只合同约定是10日开始,10个工作日内付息的,有部分投资人在9号就收到了租金(我的9日时没到),跟平台对接后,平台反馈的是统一20日开始付,目前看,在合同约定的10个工作日内付完的几率还是比较高。
本金到期的方面
个人今年到期的都是按时付的,目前有一位投了七位数的在一个平台卡住了,超过了合同约定两个工作日后,暂时先付了20W,剩下的后面再继续分批解决。在这位投友之前,因为投的金额都没超过7位数,都是在合同约定期限内付。
说这个案例的目的:是想提醒投友些,买非标时,尽量不要把单笔金额买的太大了,除非您自己对平台非常有把握。
非标里面,最好分散偏小额些买,即使遇到点问题,解决起来也会更容易也更快。金额越大的,平台一般是越希望您不要走,继续留下来吃利息。以前公园省的DS有个案例,大家可以借鉴,当时有投资人买的非标出风险后,平台给的方案是:
(1)三百万以内的,在一年内就把本息全部解决掉了;
(2)超过300万的部分,第一年只解决了部分本金,剩余的本息全部拿去置换成专项债去了,当然,置换成专项债后,本金肯定是保住了,收益会受点点影响。
还有以前一些破产的国企,即使破产了,一般都会把50万,或者三四十万以下散户的本金给兑付了的。
如果觉得金额偏小买得太麻烦的,可以考虑买期限长点的,从而减少买入次数。
就目前看,至少未来两三年内,城投债要出终极风险的几率还是比较低,更多的风险还是在晚点付的流动性风险上。
还有当年我们在拍拍贷上面买不兜底散标,只要买得足够分散,虽然当时不好看,逾期的比较多,但最终下来,大概率还是可以拿到8个点以上收益的。
再说最新投资的情况。
本次是第68次买城投债,是某省会城市直接下属区域的,在当地有国际机场。

最近的几只资质都不错,收益也都差不多,趁着年底,平台和地方上施工方都比较缺钱时,可以适当配置点资质好点的非标。
插一句:
现在要做事其实还是难,这个区域,在月初时,我们这边跟一家国企施工方去和平台谈过,施工方的领导,年龄跟我们差不多,工作细致,账算的也是特别精细,但施工方只愿贴很少的息,那家施工方更多是为了去拿工程,才愿意贴息去融资。
这种模式叫先融资后建设模式,没写到合同里面,平台先把风声放出来:我这里有个工程,然后叫施工方去找钱。
平台叫施工方去做融资的,一是施工方没资质融资;二是施工方又不一定能确定中标,前期又还要先掏钱贴息去融资。类似国企施工方愿意贴息的就很少,做一个项目,就愿意掏几十万贴息,而且就跟在菜市场买菜一样的讨价还价。
当地因为有平台没施工方帖息的,也在发,就是成本低,因为产品少,所以也发的动。其他施工方看到不帖息也可以做,当时也就不太愿意帖息。融资通道的模式,在合规上是过得去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接受债权拍卖模式,仅仅是换了个通道,本质还是点对点的非标模式。我们散户更喜欢这种债权债务清晰明了的点对点模式。
到月底了,有机构去把这个项目做出来了,既然有了,我们就可以进去分散配置点。
一般来说,越靠近年底时,需要急用钱的施工方和平台会越多。我们就围绕城投债来买,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最终下来,大概率是可以赚到钱的。
以后再继续分享个人的投资历程。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