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朋友经常跟我抱怨:觉得领导故意刁难;受到同事的排挤;办理工作签证没有着落;卖车的销售人员服务不够到位;想要交往的对象总是让她觉得不靠谱;身边的朋友不够关心她……
在给予她极大的耐心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单纯的做一个倾听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此后,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两种应对方式:第一种方式被动一点,即收到她的抱怨时,晾上一段时间,不予回复,等她自己慢慢平复情绪,想通,随即转移话题。这种方式经常在觉察到她情绪不好的时候使用较多;第二种方式较主动一点,针对每个她抱怨的事情,对每处细节进行追问,问她的想法,判断是否涉及太多主观因素,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让她意识到是自己态度或是情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不愉快的结果发生,继而引以为戒,避免以后再次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方式会在她情绪稍稳定的时候用到,通常这种情况下她才会反思,效果也比较不错。
当我们抱怨时,抱怨对我们做了什么?
1.重温糟糕的感受
当我们抱怨时,只不过是把当时的糟糕情绪,再次温习一遍。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温习”的过程,因为当抱怨形成习惯之后,那将是件很可怕的事。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大量的神经元突触被称作突触间隙的空隙所隔开。任何当你有想法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神经元突触释放出化学物质,穿过空隙传递给其他突触,因此建立起一座桥梁,透过此桥梁可以传递带电信号,而它所携带的电荷就是与你思考之物相关的信息。
每一次当电荷被触动时,神经元突触就会变得更紧密的靠在一起,以便减少电荷所要穿越的距离,本质上,就是让想法的触发变得更为轻松简单。这也就是说,每一次的抱怨,都是对大脑里相关的突触连接进行了一次强化,强化之后的结果就是,这种抱怨形成负面情绪的方式会越发简单而频繁。
当我们抱怨时,抱怨对我们做了什么?2.给身边的人带来负面影响
聆听别人的抱怨,即便是自己的,对谁都没有任何好处。
比起抱怨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聆听别人抱怨的这个行为,还有更广的效应存在。这个效应可以延伸到两个人之间彼此互动影响的动力学之上,可以让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抱怨行为是如何让其他的人感到低落,有一个科学性的了解。
镜像神经元( Mirror-neurons )确保我们可以从环境中学习,同时也是同理心的基本生物化学元素。大脑与他人的表达内容相互关联,因此我们本身移情作用的部分会以「试穿」这个情绪,作为试图与之相联结,以及了解这个戏码的表面意义来作为反应。
3.影响决策的质量。
当人们陷入抱怨的负面情绪之中,所做出的一些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拿我在文章最开始提到的那个朋友举例,她新买了一辆车没多久,有一天早上急着上班,发现打不着火,最后只能自己打车去公司。之后联系卖车的地方做检查,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她用随之而来抱怨的洪水将我淹没:“卖车的地方特别不负责任,检查不出问题,就把责任推给汽车品牌总公司,不知道总公司那边又会用什么说辞来推脱;帮着陪我看车的朋友竟然给我选了这种车,我真是后悔让他帮我选了,我要把他删了(通讯录);卖车给我的那个人肯定是故意的,知道这个车有问题,但是他隐瞒了没有告诉我......”
然后她真的把那个朋友删了,又气急败坏的没有好的心情工作,领导批评了她。
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她最后去了总公司检查,那边的人告诉她,是因为打火时档位挂在倒档的原因,车没办法打着。兜兜转转赔了朋友,又差点赔上工作,却只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的,这无疑是个烂透了的决定。
面对抱怨,你该怎么做?
Answer1: 21天不抱怨
有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是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书中提到一个小花招:
“21天不抱怨”活动,要求参与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觉得很难吗?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06个国家和地区、18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活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个小花招旨在提醒自己,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去做自己情绪的观察者,而不是情绪的发泄者。
Answer2: 每日3事
每天记录三件开心/有意义的事,也可以称之为小复盘,自律较差的人最好是找个同伴相互督促。
这个方法我个人在用,主要是针对我那个经常抱怨的朋友定制的,当我感受到她强烈的抱怨意愿之后,我和她约定,彼此之间每天交换“今日三事”,刚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渐渐的会感觉到朋友的一点点改变。(以下图片来自微信聊天截图)
当我们抱怨时,抱怨对我们做了什么?结语: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表现得不够好,甚至遇到问题想要逃避;或是想要去控制别人,当这种目的不能达成时,就容易用抱怨的方式还击。
放弃控制别人的想法,多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不抱怨的习惯,不仅净化自己的心灵,也温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