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学习
一起来读《经典常谈》(15)

一起来读《经典常谈》(15)

作者: 惑惑来了 | 来源:发表于2023-01-29 16:30 被阅读0次

    7.阴阳家派

    阴阳家们的出身是方士。方士就是古代贵族养着的巫祝、术数专家,主要用于丧礼和祭礼。不过,丧礼和祭礼中同时也要用到礼、乐专家——就是后来的儒士。所以说,儒士和方士其实本来算是同事,他们的思想中都有迷信的成分,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术士们讲究“天人之际”,认为天道和人事是互相影响的。战国末年有些人就把这些思想变成了理论,成为一种学说,这样就形成了阴阳家派。“阴阳家”这个名称也是在汉代才有的。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驺衍(驺同“邹”)。他研究阴阳消息,创立了“五德终始”说。所谓“五德”,就是五行之德。他认为五行是五种天然势力,也就是五种德,每一种德,都有盛衰的循环。在它当运的时候,天道人事都受它支配,等到运尽而衰的时候,另一种德就开始运行,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终始”不息。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也是这样的原因,每一个朝代,就是一德,所以朝代是常常变化的,不是一家一姓就可以永保的。

    阴阳家和儒家的思想是互相影响的,阴阳家讲求仁义名分,儒家也接受《周易》,作了《易传》。到了秦汉年间,儒家和阴阳家基本就合为一体了。

    8.独尊儒术

    诸子百家的形成,和战国末期诸侯纷争的形势是相适应的,他们的学说,直到汉代才被分别编辑起来,称为《孟子》《庄子》《韩非子》等,都不是系统的著作。可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成了必然之势,许多人都看到了统一思想的必要性,秦相吕不韦凭着政治家的敏感,又考虑到秦国的实际情况,认为秦国取得天下已非困难之事,真正困难的是如何保持这个胜利,于是他召集了许多门客,撰写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其实就是吕不韦的治国纲领。他并不同意秦国把自孝公以来就处于独尊地位的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而是提出了一套新的治国主张,虚君实臣,民本德治的思想就是《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的核心。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不过,吕不韦本人的思想是趋向于道家的,但是他对道家思想又进行了改造。总之,《吕氏春秋》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被改造的道家思想为基础,兼采各家对它有用的成分融合起来而形成的吕氏独特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的,然而秦始皇并没有接受它,直到汉代的文景之治,才与它有了某些思想上的联系。

    汉朝初年,诸子的学说依然兴盛,统一思想的任务再次提上了日程。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淮南王刘安让门客编写了一部《淮南子》,同样是以道家为基调的,想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然而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真正提出“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他向汉武帝建议说:“除了儒家的'六经'和孔子的学说以外,其他各家的学说都要禁止。没有了这些邪说,秩序才能统一,标准才能分明,百姓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汉武帝听从了他的话。这样,春秋战国时代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空气消失了,在政治上,开创了从未有过的大局面,社会和经济的变动也促成了新秩序的形成,思想渐渐归于了统一。

    为什么一定是“独尊儒术”呢?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虽然新秩序已经产生,但是仍然是宗法社会的延续,旧的礼教和制度还是适用的。另一方面,创立新制度,也要参考旧制度,这个任务必须通过儒生来完成。因为他们通晓以前的典籍,熟悉以前的制度,又能够把它们理想化和理论化。其他学派虽然有政治社会学说,可是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即使有,也不完备,自然没有和儒家抗衡的力量。

    所以,独尊儒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来读《经典常谈》(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ry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