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母爱是伟大的。黄静洁老师说,其实母爱没有那么伟大,作为母亲,经常会做错事,甚至还会经常走偏。
当我们把自我牺牲看得那么伟大的时候,这个“舍我”的基因就会上演,就看不到外边的世界,我们的圈子会越变越小,对孩子、对家庭会越来越苛求,我们觉得世界都欠了我们的,因为我们做了最大的牺牲。
黄老师提倡的是,母爱需要休息,妈妈休息的时候,孩子才能工作,孩子才能有机会独立,孩子才能少一点来自母亲的心理压力。
我们要挑战母爱。怎么挑战?黄老师提出一个口号,叫“不做“苦”妈,要做“酷”妈。
黄老师告诉我们,做酷妈要学会做四件事。
第一件事,让孩子觉得我们很有意思。我们有自己的朋友,我们有自己的爱好,我们还有童心,我们还会讲笑话,我们还会变得很美。当你变得很有意思的时候,孩子会以你为光荣。
第二件事,要让孩子认为你很酷。什么叫酷?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少啰嗦。你要让孩子觉得你相信他的能力,他的事他能解决。
第三件事,要让孩子崇拜你。无论你工作不工作,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除了孩子之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事是自己关注的事,重要的事,自己可以去做。
比如黄老师做亲子教育,都是在他们家的客厅里写的,她大张旗鼓,让家里每个人看见她在写书,她的孩子很崇拜她:“妈妈你又写了一本书。”“妈妈你怎么又写了一本书?”“妈妈你已经写第三本书了。”所以她想告诉做父母的,事情无大小,每一件事情你只要把它做到自己的极限,做到最好,孩子一定能看见。当他崇拜你的时候,他会听你的话,他会把你对他的建议看得很重要,会把你的建议放在心上。
最后一件事,就是要和孩子保有同样的兴趣。你不要怪孩子只会打游戏,啥都不知道,你不打游戏,但是你还知道什么?你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你了解他吗?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件事让你们一起快乐地大笑?
有一年的母亲节,黄老师的大儿子给妈妈做了一顿午饭,黄老师很开心,他们在一起,大儿子做饭,妈妈切菜,小儿子跟着一起做配料,爸爸在旁边说笑话,多么有画面感的画面。
大儿子跟黄老师说:“妈妈,等我四十岁的时候,如果有一天我告诉你,我要开一家自己的面馆,你千万不要觉得吃惊,我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就是烹饪。”在黄老师家里,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兴趣,烹饪是能够把大家聚在一起的爱好,它让全家每一个人的胃都能得到享受。
母爱不要做牺牲,母爱要做加法,母爱就是把孩子、先生,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变得更美好,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一加一等于三。妈妈的母爱,应该是一个奇妙的魔力。
黄老师引用了一位心理专家的话:“母爱是一剂毒药。”这句话非常尖锐,但他不是在贬低母爱,而恰恰在提醒我们,作为母亲,要给这个无私的品德设立一个边界。当母爱大到无边的时候,容易混淆亲子关系中的主客的角色,明明是孩子要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因为害怕孩子犯错,害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没有未来,所以我们把责任、义务全部包揽过来。
然而,母爱越泛滥,孩子的世界就会越缩越小,孩子的成就感、价值感就会越弱,甚至没有。这样的孩子,他即使身体长大了,心却长不大。他即使完成了学业,考入了大学,却无法为自己的人生担责。他即使进入了社会,也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当然,有格局的母爱,也可以成为一剂解药。我们需要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扩展我们的格局、放下自我、调整好心态。在家庭中练习包容和接纳,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做更好的自己,在孩子变得更好以前,我们更需要把自己变得更智慧。有那么一天,当我们蓦然回头时,看见孩子和我们其实已经走得很远很远,而且各自拥有了各自的精彩,这时才是做父母最光荣、最荣耀的时刻。有格局的母亲和孩子是属于更大的世界的。
听完黄老师讲课,使我了解了空杯思维。做了母亲、父亲后,一定要谦虚地告诉自己,我们本不懂孩子,孩子是我们生的,但是孩子是一个个体,我们要从头开始关注他、认识他,要放下身段从零学起。要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孩子,尊重他的天性,他人还小,我们为他选择,但是我们是依着他的天性,做对他有利的最好的选择。
随着孩子越长越大,家长要学会调动第三种力量,即更多的家庭之外、学校之外的资源,把孩子身边有趣的、有意义的、能够支持他的、能够影响他的人、事情和物件,引到孩子的眼前,把他们转化成改变孩子的力量。闲暇教育,是第三种力量的一个拓展和一个特色的体现。
父母要花力气去搭建家庭良好的系统,让家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就需要共同的兴趣,需要朴实的情感,需要相互的信任和尊重,有了这四个连接,家才能成为一个安全的港湾,家才能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了好的父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水到渠成。
每一对父母,都负有不可推卸的为世界、为他人养孩子的责任,这个责任听起来似乎超出了我们固有的思维,可是当我们认真想一想,是不是只有当我们的孩子被世界和他人需要时,孩子的人生价值才会提升和体现。
做能够成就孩子的父母,需要更广阔的养育格局。
佩服黄静洁老师,她不但有养育孩子、做有格局父母的理论,还有养育两个儿子的成功实践,具有很强的信服力和践行性,当然,黄老师分享的案例有些高大上,但是我们可以基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现实,学习养育格局和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我已经过了养育孩子的年龄,不再关心这些养育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这么想,做祖父母外祖父母呢?举一反三,我们都是家长啊,都可以用的。退一步说,即便没有机会当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当我们了解了养育孩子的格局时,可以分享给周围有需要的人,有时我们一个不起眼的举动,不知会影响多少家庭和孩子的幸福未来?
学习、思考、践行,做越来越好、越来越智慧的家长,我们一直在路上。(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