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四四席,是博山菜的仪式感,有很多讲究。
博山菜作为鲁中菜,目前已与济南菜、福山菜、孔府菜一体,成为鲁菜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融合了博山菜和民国北京菜、海外某些菜品之长,是集大成者。
上菜的讲究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筵席的上菜次序和方法,曾作过精辟的归纳总结:
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以此法结合今天的筵席布局来看,博山四四席是符合历史传统习惯的。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还说:
度食客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如今,博山地方筵席传统习惯还是把鱼、甜品、时蔬等清淡菜品排在了筵席的后边上,且有"咂鱼汤"的风俗习惯。"咂鱼汤"是博山区域的一大特色,一是体现了一鱼两吃的效果;二是鱼汤本身确实有解酒醒脑之功效,酸甜香辣适口,还能开胃刺激食欲。
黑瓜子、白瓜子、糖块、烟卷各一碟为四手碟,适宜于民间宴席或在酒家包桌自办的筵席上用,一般由主办者自备,酒家只提供盛器。
酒家准备是从四干果开始,然后上四点心。四点心不上麻花,谐音有"麻烦"之嫌;上四鲜果时,忌讳上梨,梨和"离"同音。筵席上整鸡、鸭、鱼时,有"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之说。
座位的讲究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有着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俗,博山四四席同样也摆脱不了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
《简明中国烹饪辞典》里说:"以四人'八仙桌'为格局,四四编制……"
这里面所说的"八仙桌"只坐四人,看来是小方桌了,坐八人的大方桌才能称得上"八仙桌"。
博山四四席正宴的传统坐法是,八仙桌坐八人,坐七人者称为敞口席,此宴适宜于结婚喜宴的官客席(当地称油客席)以备劝酒者搭坐此空位,若坐九人者,俗称挂角席,属于平常普通筵席,也就不那么讲究了。
筵席座次上按长、幼、尊、卑而论,一般家宴长者为上,正式场合上,居官者为尊。
据说明太祖就曾下令:居官之人除非在宗族及至亲的家庭便宴上,可按长、幼之礼分座次饮酒外,在正式筵席上必须按尊、卑之礼。
居官之人,在亲戚宗族中即使辈分较低,年龄较轻,也要坐在上辈、长者的上席上。上席是以正门或落台之地为准,正对面为上,上席二人左为尊,酒席上都要按座次行酒。
饮酒的讲究
倒茶斟酒"茶要浅,酒要满",喝酒碰杯同干时,酒杯必须喝干净,有"滴酒罚三杯"的讲究。
另外还有一些讲究,如划拳免说五数、猜指攥拳顶无名指、迟到者要罚酒等至今仍在流行。至于罚酒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五霸之一,齐国的齐桓公在宴请群臣时,就规定了"后者罚饮一经程"。
四四席果品菜式寓意讲究
博山四四席的菜式,也按北方的"一冷二热三汤"的程序上菜,除非像鱼翅席或海参席等已定菜式的筵席,头菜必须和菜式相符外。
其他的一些大件,如通天海参、八宝布袋鸡、豆腐箱、四喜丸子、锅烧肘子、糖醋鲤鱼等,或者是行件,如炸排骨熘肝尖、爆炒腰花、全家福、八宝饭、晾糕等,都可根据不同的筵席内容和不同的价位标准随时变换,且变换的菜品名堂、寓意要和筵席的内容相适宜。
如结婚喜宴,一般都有八宝饭这道甜品,因其有红枣、花生、桂圆、莲籽等原料,取其谐音,有"早生贵子"这一吉祥寓意。
若老人寿宴,可上一道四喜丸子,有"福、禄、寿、喜"之意;乔迁宴常安排一道晾糕,寓其新居宽敞"梁高",有步步登高之意;一般的家宴可上道寓意阖家幸福美满的"全家福"。另外送行、接风至今还盛行"出门饺子,还家面"的传统习惯。
四喜丸子这道菜,还有一种说法是和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载的《四喜诗》相联系,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因此诗明朝年间曾被编入通俗塾书中,故民间广为传诵。
博山菜豆腐箱子买一送一
博山丸子非常之有名,很多老字号都有非常多的回头客,卖丸子的都有固定兜售地点,多年不变。博山口音,丸子不叫丸子,单称一字:丸。那么,故事来了。
话说某大型贸易公司因经营不善,高管团团围定,会商纾困策略,会场气氛紧张。
此时院外传来叫卖声:“博山丸,博山丸……”这什么意思?博山完?这可把老板气坏了,指示工作人员给点钱,把烦人的叫卖者赶走,到别处卖去。
卖者心想,不能叫卖,那就换个做法,卖肉丸子,也就换个叫法呗!第二天又来了,口中喊叫:“博山又完,博山又完……”博山口音,肉丸就是又完。老板又难以忍受了,打发工作人员又来驱赶卖者。
卖者没办法,绞尽脑汁,不做肉丸子了,改炸豆腐丸子,卖素的总可以的吧!于是喊声换成了:“博山都完……”院内老板脸色惨白,直接宣布关停公司,全部去街上吃丸子,不把丸子吃完,这公司是经营不下去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