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之后,接下来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模仿开始。
最开始父母教育孩子是这样说,“来,宝宝看爸爸~宝宝看看妈妈”。在“看”与“做”的过程中,Ta就进行了模仿。于是有了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学会拿筷子,第一次动手干家务。
此刻父母就是权威,一言一行被孩子看在眼里,通过模仿这些行为接触世界。于是便有了句话“看到什么样的孩子,就看到什么样的父母”。
当孩子的生活中出现了老师,权威开始松动,模仿的对象开始由父母转向老师。通过模仿老师手的变化,模仿老师的动作,模仿老师的握笔姿势。于是孩子又有了第一次弹琴,第一次跳舞,第一次写字。
模仿是人的天性。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后,我们的大脑中被灌输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比如“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这种能力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每个人的思考开始都是“前人”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独立”。
比如“原创性”。作品拥有原创性听起来很酷,但实际上连小提琴的音色都是模仿人类如泣如诉的声音,艺术的原创性从不是空穴来风。
于是,在漫长的义务教育过程中,模仿能力不如听说读写记,这种天生学习的能力未得到培养从而开始退化。
成年人学不好新技能跟模仿能力有很大关系。比如当我们开始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或是写作,或是英语,或是ppt,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书。于是买了一堆相关资料,从头开始看。这就是“教育”带来的后遗症。
你我心里现在都明白,其实最好的方法不是看书,而是看着视频操作起来,对照嘴型说起来。
大学里有一个“导师”的职位,他必须是一个优秀且在领域中权威的人。这个人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给学生们打分,更多的是树立一个领域的榜样,让学生们模仿,然后超越,成为这个领域更加卓越的人。
然而国内的导师没有几个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以至于很多大学时毕业后是恨他们导师的。
于是当你的身边有一个卓越的人时,在心里把他/她当做导师,模仿他们的行为,茁壮自己。
长大后的你们,要学习,别忘记模仿,这是我们天生拥有的能力。作为一个物种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