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与故乡的距离一直没变过,随着交通的发展,这段距离在逐渐缩短。
刚上大学那会,从这座城市到故乡最起码要二十小时,现在要六七个小时,据说等故乡的高铁站建成,最多只要四个小时。早上回家,中午吃顿饺子,晚上再回来的奢望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但在心里,他乡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故乡的变化惊人,每一次回去,都越发的陌生。
大片无人居住的院落诉说着主人的发达,留下残存的土墙,七零八散的茅草房默默忍受着北国刺骨的冰雪。旧时追逐打闹的胡同已不见踪迹, 曾经嬉水的小河也被挖的面目全非……房子在荒芜与拆建中挑战着儿时的记忆,或许再过几年,我走在村子里也会迷失方向。
环境的变化尤可接受,房子大了,电器多了,生活好了,这是辛勤打拼的酬劳。但周围越来越多不认识的邻居让我惶恐。那些年长的没有太大变化的还有些脸熟,叫声大伯,叔、婶子,还能聊上几句;遇见同龄人也能寒暄几句,然后各自去忙碌;但那些稚嫩、陌生的面孔,不知道该如何交流。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交流,邻居家的小孩在我的电脑上玩游戏玩的飞起,甚至比我玩的还要好。
儿时隆冬农闲时,大家都喜欢串门,围着火热的炉子聊聊今年的收成,聊聊明年哪块地种地瓜,哪块地种玉米,再或者聊聊孩子的成绩和学校。现如今,大家一坐下就聊着收入,谁家娶亲嫁女的彩礼多,谁家买了新车,谁家又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再或者明年去哪里打工好,哪里钱多,哪里的老板好……
曾经的乡村,大部分人希望通过孩子的求学之路,走出农村,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现如今,只要能挣钱就是能人,谈不上拜金主义,谁不想自己家的日子好过一点?向钱看齐没有错,没有金钱,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解决不了。
于是,千里打工只为财,挣了钱回乡买房买车,然后再外出打工,年复一年,直到年老体弱无力劳作,这是大部分打工者的循环。再有一小部分人挣了足够多的钱留在大城市。
坦白来说当下的社会给更了农村人更多的机会,无需通过上学这一条窄窄的出路就能走出黄土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城市,享受着城市人才有的福利。但除了钱我们还能追求些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