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阁实录”系列将原汁原味呈现发生在观心阁里的故事和体验,以及倾情分享各位导师的智慧。欢迎关注。
问:
“向外求,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句话是我们经常在敬伟老师的工作坊里听到。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我们一切俱足,为什么我完全感受不到?
敬伟老师答: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内在的圆满和俱足?
我们上过很多灵修课,接触过很多法门,它们都在告诉大家:我们内在是光明的、圆满的、一切俱足的。所有这些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品质,确实我们本来就有。甚至和别人是一体的,没有分别之心……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是的状态。奇迹课程说的很明白,我们无需去外面寻找光和爱,因为我们本来就有。这个部分我们称为光明层(见下图)。
这些说法都是对的。因为已经开悟的人,以及经历过疗愈的人,确实有经验到。但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向外求?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行乞多年的乞丐,原来他座位底下就有一堆珠宝的故事。同样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他看不到呢?
因为有东西障住了我们感受到内在的光和爱。在圆满,俱足的外面,包着的是我们的孤独、匮乏,觉得自己不够好,痛恨自己,内疚,恐惧,觉得世界很可怕等部分,我们称之为黑暗层。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积累这样的经验,甚至我们作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带着很多这样的阴影或者障碍,比如我们的匮乏,孤独。说这些大家都很有感觉,是吗?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就是这些。我们内在的光、爱、圆满都被这些东西挡住了,所以我们感觉不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6188803/b5c0f91aca2f9873.gif)
向外求,是一种本能反应。
那么,面对这个黑暗层,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会本能地往外找,向外求。我们会在黑暗层外面再包一层人造的光明,好让自己不去感觉这些阴暗面。我们去追求地位、名利、房子、车子、名誉,甚至有的人会交很多朋友好显得自己很受欢迎,努力去讨好别人,让别人喜欢你,或者去上很多正能量的课,在那个环境中不断夸奖自己和别人……这些都是在向外求,都是在黑暗层外面再造一层光明,好挡住里面这个觉得自己不好、觉得自己不够、孤独匮乏的黑暗面。
如果外面的光明可以一直包住黑暗面,那也就罢了。黑暗就永远不要出来嘛,日子也可以过得很阳光很积极很快乐。可问题是,外面的光明,它的效果非常短暂,而且会越来越短暂。
比如人家对你说好话了,夸奖你了,你很开心。可能开心的时间每次会不一样,但总之到最后它会消失。到了下次,你和人家见面就等着他再来赞美你,表扬你。结果他这次没讲,他以为上次讲一次就够了。但你就开始失落了,郁闷了。然后开始更努力地表现和讨好,希望他再表扬你。
所以外面包的这层人造光明,这个要去外面找认同找爱的部分,就像兴奋剂一样,是有药效的,而且这个药效会越来越短。到最后,还是包不住里面自己害怕的黑暗层。你相识满天下,你到处都很受欢迎,那你终有回到家一个人的时候。等你把灯一关,哄~所有的孤独感和匮乏感全部涌上来。于是就马上打电话给别人,马上刷手机到深夜。直到累的不行了,倒头就睡。一点都不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感受那些孤独和匮乏。
向外求的后遗症
当我们越来越用力去外面寻找,制造人造光明时,不仅效果越来越短暂,还会有后遗症。
一是我们不断去外面寻找,会慢慢开始上瘾。
这所谓的上瘾,会有各式各样的形式,它并不是只有毒品、药物。有些人是一定要抓着别人在旁边陪他说话,让他不要去碰里面的恐惧、孤独;有些人是做某些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比如让自己非常忙碌;有些人会用亲密关系来逃避,不断地交男朋友、女朋友;有些人会用性,有些人会购物,有些人上网,刷手机……有些人则是用工作。努力工作,加班,表现得很好。大家看到后还会不断地表扬:“这个人好认真啊!”这些上瘾症下面的动力其实都一样,都是为了不去碰里面的黑暗层。
二是我们越去依赖外面的光明来躲避,就会有一个同样程度的动力,让我们越害怕去碰里面的黑暗层。
只要一碰到就往外跑,一靠近就往外面跑,最后还没碰到的时候就赶快往外跑,好像那个东西快来了。你对它越来越恐惧,不仅对自己的,还恐惧别人的。当你看到别人皱眉头的时候,你就会赶快要去扑灭它:“哎哟,想开一点想开一点。”别人很焦虑,你会拼命劝说,如果还不听,你还会开始愤怒。可是,拜托!别人皱眉,焦虑,关你什么事呢?这里面就是自己的投射,不允许自己有不好的状态,也没办法允许别人有。你对别人的打压劝说,内在里不知道对自己做了多少次了。
现在市面上就有很多课程是针对我们这些特点的。标榜正能量,积极正面,快乐向上。刚开始你一进来,就会觉得“哇!这里好好啊!”好像这里就是天堂,就应该是这样。但是慢慢地你越来越发现好像你只能在那里,只要一离开,外面阴暗,丑陋,危险,可怕的世界就扑面而来。有时候你也想释放一下内心里面的情绪,哭一哭。但马上就有无数声音说:这是负能量!不能有!于是你会越来越害怕这个东西。
记得有一次我上课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讲究灵性的人来参加。他觉得他是大爱,什么都可以接受。别人怎样对他,他都觉得是在给他礼物。每天把正能量挂在嘴边,一直用奇迹课程的那些话:“我是光我是爱,我是圆满的”。
因为他第二天来参加课程,所以不知情地坐在了我旁边空椅上。那个椅子是给做个案的人坐的,当旁边的人提醒他的时候,他突然跳起来大叫:“啊,这个位置都是负能量!”,然后做了很多清理负能量的动作。这么大的反应吓了我一跳。原来他们天天标榜大爱正能量的背后,是对黑暗层这么大的恐惧!
我想说负能量要是能把我们怎么样,我早就死了千百回了。我每天都在这边不停地碰这些负能量,我们课上的二十多位同学,谁来这边是说“我是很开心的,我是来把欢乐散给大家的?”我每个礼拜都接个案,都在面对这些所谓的负能量,有怎么样吗?
当然,那些积极向上的话以及鼓励是有它们的作用的,就是给我们一些希望,让我们舒服一些。如果有时候太难受,是可以打一下止痛针的。关键是不要上瘾。
以上,简单地陈述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味向外求,为什么向外求不仅会带来后遗症,还一定会失败。但如何向内看呢?如何穿越外在的人造光明层和中间的黑暗层,真正直达我们原本就存在的内在光明层,请关注本系列第二篇
回答者:王敬伟
台湾著名灵性导师,奇迹课程资深导师。潜心研习心理学并追寻人生意义多年,最终在灵修的旷世巨著《奇迹课程》中找到终极答案。深度修持十余年,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创立了完整又极具独特魅力的宽恕疗愈法门。
近年来致力于《奇迹课程》和“宽恕疗愈”的研究、实践及发展,亲自带领“宽恕疗愈系列工作坊”:觉察系列、完形,次人格、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性与金钱、身体与疾病、解梦等,每年逾50场。于2013年开始带领“宽恕疗愈导师班”,旨在培养该方法的接班人。目前已有一批学员在全国各地实践“宽恕疗愈”,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和极佳的口碑。曾长期与《奇迹课程》译者若水老师,合作带领【奇迹课程研习班】。共同译作有:《奇迹原则50》, 《性•金钱与暴食症-谈形式与内涵》。
整理人:刘芳芳
根据王敬伟老师工作坊录音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