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怎么说呢,累,而且去的地方少,但是很充实。并且明白了一个道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应该是住在最起码是三星级的酒店里,三餐都要是北京名吃,晚上还可以来点水果,徜徉在北京这座大城市里,无比悠闲,无比自在的,总而言之,一切的美好都在心里生根发芽,就等着北京的艳阳助它们茁壮成长了。
然而,故事从七号晚上开始说起。
火车晚点半小时,直到到晚上十一点四十,我们才下了火车,刚下火车迎面便扑来一阵热气,从头到脚,好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嘿嘿,更热情的方式还在后面,紧接着出了火车站,门口早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即使是下着下雨,空气中闷热,潮湿混在一起,对,这是大家口中的北京。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在北京努力赚钱的人们。刚出火车站,就有卖雨伞的人。 “雨伞雨伞,十元一把。”他们有的撑着伞,有的干脆为了方便就直接奔走叫卖,他们有妇女也有中年男子,他们十分“热情”,主动询问一个个来往的人,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行人,好像整夜都不会停止,不会“下班”,晚上十一点已经过半,在这个时间里里,对于我这个从小镇子来的女孩儿来说是有一点点出乎意料的,在大城市里,卖个伞都这么拼吗?
愿你们的付出都会有回报,继续回到我这边来。
雨不知不觉得开始大了起来,路上已经有浅浅的一层积水,映着灯光发亮。打车亭已经排了一小条长龙了,加快脚步,排起了队,雨一直下,见大不见小,队也越排越长,已经是刚刚小长龙的四倍还多,毫不夸张,而打车亭前的出租汽车却跟挤牙膏,往出崩豆子是的,很少很慢,路那边已经开始堵车了......在长龙旁边当然还有搭车拼车的商贩(应该是没有正规许可证什么的一类)可以说是鼓动人心,“拽”走了好几个排在队尾的人。
雨好像又下得大了,噼噼啪啪打在地上,栏杆上,雨伞上,衣服上,忽然前面的一个叔叔冲队那边一个抱着小孩儿的阿姨叫:“嘿,来这儿来,不要排队!嘿,往前走,来这儿来。”怀里的那个孩子真的很小,还被包在裹被里。听了那叔叔的话,我心里一阵温暖,抱着孩子的阿姨也是一脸感激,后面排队的人也没有一个有怨言,不满意的,一个个都自觉为阿姨让了路,阿姨抱着孩子,边走边一个劲儿地道谢。在这个枯燥的排队过程中,这样的一个小插曲让人暖心。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轮到我们打车了!
最后,我不禁要给北京一个赞,上文不是提到出租车寥寥无几嘛,后来经过各方工作人员的协调,靠近火车站的这条路,有序地调来很多出租车,人们打到车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还有专门指挥这段路的交警和引导人们打车的工作人员。这波操作,很强大。
细微之处,见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