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时,必得多写几篇存着,以防夜深了,却依然平静如水什么也写不出来,那不想断了日更的焦灼难耐,与那片越急越是空白的脑袋啊,咋整咋整?!
阿弥陀佛,静静静……
对于丰子恺的漫画,我们都不陌生。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让人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
丰子恺一向的创作理想是:“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他的漫画创作如此,文学实践,亦是如此。
丰子恺的散文除去一些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如《山中避雨》、《庐山游记》、《上天都》、《食肉》、《癞六伯》、《吃酒》等。
他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性思考。
《山中避雨》先写游西湖遇雨,茶铺避雨,作者没被雨扫了出行的兴致,而是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拉了起来,琴声悠然,避雨的人们欣然共赏,“愿人们同声齐唱,愿人间十分温暖”的人生社会理想,被作家融化到这琐碎的事件描写中,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丰子恺爱孩子,他那些以“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为主角的文章总是最吸引人,字里行间充满趣味。子女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在他眼里都那么鲜活,皆是至纯至洁的人类本性。以儿童为审美对象,是丰子恺艺术创作的一大主题,在漫画或散文中皆是如此。
丰子恺珍视童心,并以此来反照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做作,是他儿童类题材作品的主题。
丰子恺主张呵护的“童心,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兴趣本位。由于天真幼稚,孩子们往往不循常规,一味凭着自己的兴趣喜好率性而为。
二是自我中心。儿童尚不知自我约束,更不会伪饰自己的要求。
三是对世间万物充满情谊。孩子们分不清人与物,往往把世间的一切当成是与自己一样有灵性的动物。
在丰子恺看来,凡是能保持儿童这种天性的人,就有了一颗艺术家的心。他在散文中常常惊喜地向读者描述孩子们的这份天性。
丰子恺憧憬超越功利的童真世界,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两者相对立看待。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时时会有冲突。美好的儿童世界是脆弱的,经不起丑陋的成人世界的冲击。作家想要呵护童心,有时也不免陷入尴尬的境地,这很无奈却不可避免。
丰子恺的散文习惯用一种看似平淡且相对闲适的文字与意境来表达真情实感,即使是针砭时弊的批判也还是用比较温和幽默的调子,与同时代的主流作家们那种唇枪舌剑似的锋芒相去甚远。因此,他的文章在现当代文坛自成一格:率真,朴素,富有诗趣,亦不乏理趣。
都说文如其人,散文尤其如此。丰子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为人真率,如一个大孩子,他的散文更是“文品如人品”:满腹情愫,一掬而出,不带一丝虚假造作。
在他的作品里,几乎一切都敞开着,不存在隐秘的角落,没有灰暗的蛛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很值得认真读细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