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宋朝的历史,我们会不由地想到宋词和四大名著《水浒传》。
因为它们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反映了当时的点滴。通过它们,就能窥见到宋朝的全景。
那我们今天就驾着云彩,穿越到《水浒传》的那个年代,看看那时的宋代会有怎样的历史。
我特意准备了一本好书《水浒寻宋》,为大家更好地了解宋朝,提供一些普适性的参考和解读!
01
本书作者,虞云国,宋史名家,既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又是宋史研究会理事,博士生导师,一直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
他在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编撰多部学术论文结集和专著,还进行校书整理多部作品,比如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南宋行暮》《南渡君臣》等专著,学术论文结集为《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
此外,他还编撰了《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过《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甚至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十余种宋元古籍。
近年文史随笔也颇受读者好评,比如《敬畏历史》《水浒寻宋》《放言有忌》《从陈桥到厓山》《书砦梁山泊》《三声楼读记》等。
这本书收录了170余插图,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明代杨定见刊本、容与堂刊本《忠义水浒传》版画为主,还兼插了更多反映社会生活图景的宋画名作,以便人们很容易地知晓宋时生活的绚烂光景。
所以,本书以全新的角度打开《水浒传》中不被看到的世界,进而讲述了宋朝社会风俗百态,重现活色生香和灿烂多彩的大宋王朝。
这本书豆瓣评分8.6分,获得很多知名媒体的高度评价,比如,凤凰网读书频道这样评价道:
百年间和《水浒》有关各式文本,用汗牛充栋这个词来形容毫不为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快餐阅读的风生水起,散居江湖的水浒爱好者们,更乐于用现代人的视角审视这部古典名著。
他们的作品,多半冠以“黑话”“大话”“闲说”等等耸人听闻的名目,内容多半集中于对水浒人物性格的分析,揭示故事暗含的“帮会”“黑幕”“潜规则”等等灰暗主题。
这样掺入太多现代元素的快餐水浒或许在初读时会博得一笑,但仔细考量,大多结论先行,内容为观点服务的痕迹明显。这样的解读有意义与否暂且不论,重要的是,如果《水浒》《三国》这样流传几百年、被尊为 “四大名著”的古代文学,含有的仅仅是这些人性幽暗和诈术权谋,那么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说是非常悲哀的。
所以我更倾向于虞云国先生的这种轻松的解读方式,超越文本,捕捉字里行间蕴含的文化。通过他的解读和互证,我们发现《水浒》的作者对他所身处的时代,有着惊人的细密观察。我们也会发现,《水浒》中的每一风物都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和精妙。我们得以在他的帮助下,从文化层面切入《水浒》和宋元时代,清楚的窥到当时社会风貌和人间万象。
02
阅读此书,不仅让我多角度地理解了水浒传,也对宋朝的历史全貌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
在这本书里能发现《水浒传》中所没有的内容,比如关于名著的多种读法,具体场景的展现,以及《水浒传》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
其中《水浒传》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者给了我们非常详细的讲解。
从艺术成就来说,《水浒传》排名于四大名著的第三名,排在第一的是人气和影响很大的《红楼梦》,第二的就是老少皆宜、百看不厌的《西游记》。
为什么呢?这是根据他们所侧重的内容和所属阶层不同。
《红楼梦》描写的是贵族化的生活百态,而只适合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阅读。
正如《红楼梦》里一个场景,说得非常形象,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因为一个举动,而被观园里的人所嘲笑。
刘姥姥为了跟她们打成一片,便能够自嘲自讽,逗乐她们。
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只能偶尔串一下贵族亲戚的,为了借点银子谋生。
所以,《红楼梦》在亲民这块,是比不上《水浒传》的。
《水浒传》它描写的社会底层老百姓的动态生活和社会矛盾,反映了宋朝的底层文化。
因此,它是适合老百姓阅读的一种小说,是亲民的,那在这方面的影响力远超《红楼梦》。
这种亲民文化,其实也反应出了,当时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出现了市井文化和娱乐消遣的载体。
同时说明那时的纸质业发展好,出现了便于传诵携带的纸质书籍,要不然《水浒传》在当时也不会那么受欢迎,而且影响深远。
其实这是时代产物,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会出现一定的政治文化。
这是时代发展规律,整个宋朝形态的展现,无论什么现象,都是时代的馈赠!
因此,我们在看待历史现象时,要抱着发展的心态去接受它,并以正确形式传播,让更多人遇见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