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狩猎其实是战争的一种变种形式,是和平时期君主和贵族们保持军队战斗力的一种方法。因此,从我们会认知开始,在我们头脑中,狩猎是充满了刺激和很大的风险的一种活动,是君主和贵族们追求刺激感的活动。然而,从西方传教士著写的《中国通典》中记载,古代皇帝狩猎,先是有一个人来报告,说我发现老虎了。好,赶紧派人跟踪这只老虎。然后给皇帝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待着。那是漫山遍野的大队人马,把老虎撵得没处躲没处藏的。但是他们都不出手,老虎是给皇帝打的,只负责把老虎往皇帝所在的这个方向赶。赶到皇帝面前,老虎已经精疲力竭了,皇帝只负责开几枪就行了。而西方贵族狩猎是真地暴露在危险之中,比如英国的国王威廉二世就是在不知中被自己人射死了。
从西方传教士的问题意识里得知清朝皇帝的打猎,不是为了保持什么尚武精神,而是为了塑造自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力。这其中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差别。
固然这些历史故事是出自西方传教士著写书籍,但是通过不同人不同视角去看问题,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么一回事,思想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很经典的一句话,所以不同事物,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人眼中,会有很不一样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