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才三十岁,为何就如此焦虑?

我们才三十岁,为何就如此焦虑?

作者: 网文怎么写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21:57 被阅读0次

    疫情之下,隐藏在日常忙碌下的焦虑渐渐浮出了水面,日愈明显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敏锐的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早已捕捉到这类趋势,近期稳坐收视高峰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都抓住了“三十岁”这个关键词。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正如节目中的鲜明主旨:“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这年纪就如一人生道风水岭,成为了迈入下半场的界线


    然而,围绕这个话题有无数的疑惑 --

    正如影视剧名一样,《三十而已》,女性面临这个敏感的年纪,真的会遭遇如此多的焦虑和不安吗?

    处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已经出现了对生命的全新诠释:

    尽快取得更多的社会性资源并持续保持据为己有,方能实现其对生命最有效的价值。

    自古就有“三十而立”,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我们要在三十岁之前找到职业方向,找到婚姻伴侣,组建家庭,和伴侣组合打怪:

    存钱、养娃、巩固和提升社会地位,不断实现各阶段家庭目标……

    而当这些准则压在女性肩上时,难度又在不觉中翻倍:

    今天的女性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在职业上和男性同样的成功,还不能落掉母职的天责。

    于是,结果就非常好笑了。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如今的女性,相比男性,需要有双倍的时间和体力来承接社会赋予这个角色的考验:职业和家庭

    如同《三十而已》中,女性需要在阶层、职业、婚姻等方面都需要获得完美的成绩,而这个过程无形之中,催生了巨大的焦虑,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强烈的社会共鸣,

    正是因为对这些焦虑理解的足够透彻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来自中产阶层的焦虑

    片中聚焦在中产阶级这一广大的群体,对其不稳定性和自身的危机感做出了丰富的演绎。


    女主之一的顾佳,她和丈夫一手创办的企业因为现金流不稳定,一直面临生存难题。

    为了获得稳定的业务来源,顾佳不得不在自己十分厌恶的“太太圈”打拼,因为通过这个捷径,能够获得一手资源接到大业务,因此即便她十分唾弃这个富人圈子,但为了稳固自身的阶层不得不被迫营业。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顾佳曾在外企任职,因此她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理念,也颇有一些心气。对于攀附和讨好这件事,发自内心是反感的。

    然而阶层的向下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她时刻处在“危机感”之中,不安全感迫使她要做些什么。


    向上攀登的路狭窄难寻,而他们经营着烟花又属于高风险行业,成功就像烟花般绚丽,而一旦出现意外,精彩过后一切便烟消云散。


    就像他们同行的朋友沈杰,生意做得风光无比,可工厂发生一场意外之后,便锒铛入狱。

    妻子带着儿子跑路,年岁已高的老父亲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打击,这样的风险没有哪个家庭可以承受得起。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剧中另一女主,王漫妮也演绎了一段负重攀爬的职场故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平日上班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因为上洗手间会降低接单率,造成业绩下滑。

    她一直是团队里的top sales,在这顶人人觊觎的“桂冠”下,必承其重。

    通过8年的努力,眼看着就可以晋升管理层。


    然而职场中最不乏后起之秀,最终她梦寐以求的管理职位,被公司空降的海归坐稳:

    比她年轻,比她优秀,比她更得高层器重。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上海这个超级城市在不断地扩充下,出现对周围中小城市资源的不断虹吸效应,这里的资源也包括人才。


    因此,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每年,都有大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在同样的教育体制下,与你有着同样学历、类似经验的人客观上大量存在的,而且,他们还比你年轻十岁。

    细思极恐。



    所以,为什么在这么年轻的三十岁,不安全感就早早地出现了,这也是职场人的焦虑之源。

    而且在HR圈子中,普遍存在一种35岁清退的言论。

    几年前一篇引发热议的《一位资深HR直言: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袒露这一事实,-- 公司裁员时会首先考虑清掉35岁以上的中年人。


    中国之所以出现“35岁现象”,是因为劳动力长期比较充裕,年轻人更能熬夜加班,成本还低,也更利于管理层培养。


    对于大多企业而言,35岁前如果还没努力爬到管理中高层,便意味着丧失了竞争机会。这个理论普遍存在于各类企业。


    然而,更赤裸的事实是,这些即便已经爬到中高层的一群,真的已经实现了阶层升级了吗?

    只怕未必。


    劳动收入的不平等,只是温和的不平等。

    资源背景的差异,才是阶层的真正桎梏。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毕竟,几代精英苦心经营的成果,岂是你十年苦读可以追赶的?


    四十年前大手一挥,打开了市场经济大门,人们争相奔跑抓取机会,粗放发展,批量造富。而今经济红利已过,社会的阶层已经趋于固化,想要打破的概率是极其微小的。


    来自婚姻的焦虑

    当我们提及婚姻,触及到的不只是关于婚姻中二人的关系,更多会关系到两个家庭的融合匹配性。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一种风气席卷了社会:以金钱为核心,效率至上的这套衡量坐标系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原本的美学的、情感的衡量标准则被人淡忘。


    就如王漫妮希望伴侣是英俊优雅的富裕阶层,而这一择偶标准也代表了今天的大多数未婚女性的准则。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而这种价值观使舆论的权利发生极度倾斜,父权名正言顺地对女性进行污名化


    比如女人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5岁之前,30以后的女人就属于年老色衰,年龄大了还未结婚也会被羞辱。


    类似言论大作,女性的价值和年龄被捆绑在一起,甚至恋爱史丰富、结过婚、生过娃,在婚姻市场上均会被贴上贬值的标签。


    图片来源:爱奇艺


    今天的社会,思潮泛滥。

    女性理想的恋人不但英俊多金,并且能提供情感支持,在婚姻内关系平等。


    但本质上是一种“向上兼并”。


    婚姻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打破阶层的机会之一,并且这次机会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但无论是王漫妮还是樊胜美,都沦为大众言论中的拜金、捞女,除了表面的斥责,其实鲜少有人去探寻其背后的缘由。


    图片来源:爱奇艺


    无论超级城市也好,一线城市也罢,繁华的背后,主流意识依然是《乡土中国》中提到的传统文化。


    重男轻女是历来不变的,家里如果生了儿子,父母会拼命攒钱供教育买房买车。可如果是女儿,则很多家庭会松口气,更有甚者,会剥削女儿。


    图片来源:爱奇艺


    今天,无论是公共还是家庭领域的性别不平等都在不断加剧,财富和资源的分配都日益向男性倾斜。

    就拿住房来看,男性住房拥有量近七成,而女性只有不到五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各方面资源都处于劣势的女性,在选择婚姻伴侣时,也不得不考虑对方的经济情况,即便不为了阶层跃迁。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而当处于婚恋阶段时,大多数女性需要面对的是育儿的压力,而生育后回归职场将面对敌意和质疑,更多的会被贴上哺乳期妇女的标签而受到非议,进而失去较好的岗位和升迁机会。


    这些牺牲的普遍存在,大家已经视为惯常,丝毫不觉有任何不妥。


    对于育儿的焦虑

    顾佳背负了大量贷款,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名牌私立幼儿园,希望孩子获得起跑优势。

    为了一张幼儿园的入学推荐信,她放下了姿态,处处迎合邻居王太,千方百计获得对方好感,甚至对冷言冷语也照单全收。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为什么一定要进最好的幼儿园?

    因为担心下一代的阶层滑落,导致家族地位不保。

    今天的社会结构趋于稳定,阶层固化,防止下滑和激进突破,已成为了所有中产阶级在代际传递中的日常焦虑。


    我们一生中,大概有三次机会可以打破阶层的禁锢。

    投胎、教育、婚姻。

    投胎没得选,教育和婚姻有可控性。


    因此,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命运,也影响着整个家庭的运势。

    乃至于成为家族的积累、传承与努力的结晶。如今的教育好像一场赌博,成为各阶层力量的名利场。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于是,如今教育的观念加深了育儿的焦虑。

    每个家庭都为跻身优质教育资源圈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

    享受优质资源、拿高分都是用资源换来的。

    同时,好的教育不仅仅意味着要考入好学校,更意味着文化资本的积累。

    在下一代进入社会时,好的岗位不仅需要含金量高的毕业证书,也需要正确展现文化的技巧。


    在《三十而已》中,暴发户王太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本,成打地购买名画和艺术品,闹了一出“梵高睡莲”的笑话;

    而后学习英国贵族喝下午茶,结果因为不分“hight tea”“low tea”而再落笑柄。

    其本质是王太身上不具备文化资本,而强行附庸风雅,鹦鹉学舌般只得皮毛,

    终究是因为没有探寻其表征下的文化内涵的结果。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今天,人人都了解文化资本的重要性。于是父母为孩子规划未来10年计划已成风尚,过度保护,精心养育,以便孩子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上最好的学校,结识最好的同学资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成年人的行事作风。

    如此的“精心栽培”下,孩子之间形成了残酷的竞争环境,从小就处在高压之下,而父母们也寝食难安。


    而现代育儿的竞争,更多时候是落在母亲身上。

    人们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性别化分工,男外女内,女性需要挑起母职的重任:

    选择学校、培训班,经营与老师、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

    母亲成为了链接家庭、学校和市场的枢纽。

    而今提出的“母职的经纪人化”,愈发强调了母亲责任的不可替代,以孩子为中心,情感投入越来越深,母职涉及愈发宽泛。

    在这样的母职定义下,担任全职妈妈的女性即便完成密集的母职任务 ,焦虑也不会得以消减,

    因为手握权力的男性可以选择善待女性,也可以随时让她们出局。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顾佳有文化资本,也有事业为退路。

    而现实中的许多全职女性已经处于明显劣势,社会也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

    而如果既要包揽母职、家务活,还要外出工作,那么育儿的母亲依然会陷入另一种困局:

    丈夫既拥有免费的育儿妻子,也会因为女性在职场的收入处于劣势,

    以此日益巩固其男性家长地位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三十岁,这些焦虑似乎来得早了些,可又不得不面对。

    在奋力赶路,迫切上升的过程中,我们太过焦虑,但不能急。

    越焦虑越需要慢下来思考清楚,而不是胡乱抓一根救命稻草。

    就像王漫妮在上海打拼了8年,最终选择去留学,终究是想为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我们都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把目光挪出眼前的局促,投向更远的将来。

    细细思考三十岁的人生,自己的下一步究竟在哪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才三十岁,为何就如此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np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