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反思中,体现出我对人际关系既渴望又恐惧的态度。
诚然,积极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论述从来不吝笔墨,甚至认为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但它的对立面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正是救赎我们的重要手段。
如此看来,还真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可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改善人际关系?这个终极问题。
于是,我最近关注了一本书《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这是一本处处都透露着企图心,但看下来却是一本诚意满满的书,只不过要有一些方法,坚持一些理念念,我们做不到而已。
这本书并不厚,内容也不多,基本上忽略了对“道”的阐释,直接进入“术”的层面,简直就是方法论,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一、打造人脉力
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成为学霸,是因为自己喜欢和学霸做朋友。她自己是一个有心人,善于与人打交道。
而我则认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如果说是技术手段,不如说是个人性格特质。对他来说记住他人的名字、经历、爱好和性格是一件很有趣且容易的事,但对于像我一样的脸盲来说,记住对方的脸都需要见上3次以上。
爱人常常因为我记不住人的脸笑话我,他能记住3年前某一次邂逅的一张脸的地点和事件,他觉得我之所以记不住对方是因为我不用心。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技能没有那么好用了,才发现,这项技能和是否用心无关,和大脑的某个功能有关。
打造人脉力这个认知没有问题,但重点是如何展开。
读了作者提出的各种技巧以后,我总结出一个结论,就是“真诚”。如果我们对某个人非常感兴趣,我们很容易记住关于他第一切。因此,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只需要知道自己对谁感兴趣,希望和谁建立联系,然后勇敢地去找对方,如果你们志趣相投,自然容易形成强链接。
真诚、兴趣、勇气,大概更重要吧。再底层一些,就是能够激发我们情绪情感的事个人,我们更容易做好。
二、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变成好朋友
作者提供的方法就是为他人提供价值,创造价值。
所以,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喜欢言不由衷地夸奖,鼓励。可是作为一个I人,只要有人夸奖我,就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虽然表现还算得体,但下一秒恨不得迅速逃离。
而在《被拒绝的勇气》这本书中也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真正高认知的人并不需要他人夸奖、鼓励和肯定,而是横向关系中的感激和需要。
所以,对于比我们优秀的人,一定不能随便夸赞,而是真正地去了解对方,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思考。
即使再优秀的人,也需要真诚的友谊和同行之人。但你必须得要能够配得上。
三、让自己发光,别人才会被你点亮
之前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如何在他人面前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给他人传递一种乐于靠近、乐观积极的态度。年初读的一本书中有答案,就是要我们的状态比他人的状态高出一点。不能高太多,热情过度会把人吓坏,不仅不敢接近反而会远离,尤其是I 人。和他人同频也不行,你无法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除非你们之间已经默契到可以彼此相对沉默无言皆无尴尬的地步。这是术。
自己发光分两类,乐观之人本身光彩熠熠。另外一个就是自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
道是什么?你得有自己拿出手的东西,比如烹饪、时尚、旅游、读书......你得有资源,能够给得起。
写在最后:书读了一多半,“术“有很多个,似乎个个都很好操作,但又觉得么一个都不适合自己。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很重要,但这个圈子里的人必须是我们喜欢的,有兴趣的,否则术再高明,也不可持续。对一个根本没有兴趣的局,不能能第二次出席。
以前总觉得做任何事之前,查查前人的经验,学学前辈的做法。但后来发现,懂得很多理论知识也是很好的,可以指导实践,也可以看清现实,再不济也能劝退自己的愚蠢。同一个道理之下,很多人分解出很多方法,但细究起来,没有一个是适合我们自己的。
也许,我们缺乏的不是理论,不是认知,不是动力,不是行动,可能仅仅是情绪或者是实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