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内在小孩这个概念。大意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孩子的状态,并不会随着长大而消失。
我小的时候,虽然在70年代的那时农村,家庭不富裕,但父母很爱我和弟弟,我家也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是被善待的,也是开朗、自信的。
后来,我和老公自由恋爱,那时父母开明,也没有过多的干涉,我们一路走到现在,但婚后的鸡毛蒜皮,难免让感情大打折扣,加上一些外在的因素,慢慢的感情出现裂痕,经常会生气,心里不适服,冷战,后来,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不自信,慢慢的感觉日子过的索然无味,后来经过调整,好像好了,但感觉自己比较脆弱,容易受他的影响,让自己内心不舒服,也会因一些事情,内耗,让自己过的不快乐,会无所适从。
后来,看到了一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养自己”,我豁然开朗,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我也要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女儿重养一遍。
我把自己当女儿养,我更看重她的健康,首先要健康,其次都是其次,我开始注意自己内心的平和,尽量少生气,用不可能三角,开导自己,不做全能女人,因为,如果是女儿,我也舍不得她太累,压力太大,太懂事。
我不愿她一直陷在纠结、内耗,受别人的行为影响,我想她开心的过好每一天。于是,我调整状态,不再过多的关注别人的行为,语言,自己做好自己,自己开心就好。
我不要她受委屈,于是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感受,我开始有意识的锻炼,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委屈求全的去迎合他人,不为了维持一些关系,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允许自己失败。不需要自己是完美的。
我不看重结果,我更享受过程。我接受自己的平庸,也允许自己有小脾气。
村上春树说:“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绝,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强,不喜欢的话,假装没听见,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所有人的,而是善待自己。”我们也是个孩子,可以不用那么乖。不讨好好他人,活出自我,潇洒、自在。
如果,敏感、内耗、不自信的你,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现在的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好好的爱自己,那就先把自己当成女儿养,可能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变得不一样。
但要记得,把自己当女儿养,有A面也有B面,我们不是,就是美容、购物之类的,变成为自己烧钱。这样只会换来,后来的账单焦虑。适当的满足内心小孩的需要即可。消费从来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的烦恼和问题。
把自己当女儿养的真谛。就是真正的当女儿养,关注健康,保护视力,培养内心的平和喜悦,不为了照顾别人的情绪,而委屈自己。弄丢了快乐和天真的能力。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每一个决定。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如果是女儿,我也会,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其他都是其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