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78章理解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冲激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因此有道的人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配称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难,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道说出来就好像是相反的一样。
理解启示:
中国女性多强势,并非自古以来如此,并非民族基因。仔细想想,若不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价值观影响力,几千年来大多数中国女性,没有机会读书,只能做睁眼瞎,没有社会工作,家务劳动持续一生,她们不得不隐忍,有泪咽进肚子里,她们很难强势,没有经济独立,缺少话语权,怎么可能强呢?就连胡适母亲这样极为少见的优秀女性,痛苦的时候,也只能大哭一场,来抚平一切哀伤。
新中国将几千年来对妇女的各种禁锢之门打开了,妇女解放了。她们一旦登上社会舞台,就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各行各业都有十分出色的妇女代表,不论在科技、文化教育领域、或者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妇女们创造了辉煌,日常生活中,妇女们成了家庭大拿,强烈的使命感,不可摧毁的责任意识,使得中国妇女觉醒年代快速升级。
中国女性的地位,在赶超日本韩国美国等先进国家方面毫不示弱。中国优秀女性形象,站在国际舞台上,多闪闪发光。所有这些都显示,在中国,男女平等的进程相当迅速,这是值得肯定的。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女性身上的母性光辉,是最具美感的柔弱特质。男人缺了男人气,会被人鄙视;而女人缺了柔弱,似乎没有什么不对。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女性,顾了工作,顾不了家,管不了孩子;身心投入家庭,很难把工作做好。在两难境地,多数人只能择其一。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攀升,很少有人甘愿放弃社会生活,回归家庭。在社会上打拼,很多领域里性别逐渐被忽略,巾帼不让须眉,柔弱,似乎成了职场上的短板,可能遭到歧视,环境逼迫女性,除了强化自我,提升能力,别无选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被高山大河滋养的女性,她们强悍的精神世界里,柔弱没有多少空间。有一位北方女性,她说就喜欢去杭州,就是为了多看看杭州女人的婀娜多姿。
新中国教科书没有引用“柔弱胜刚强”这一伟大思想。相反,“勇敢坚强无所畏惧”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主流价值观。
观察一下周围,柔弱的女性少之又少。我找了种种理由,刻意为女性的刚强作注释,做支撑。可后来很失望地发现,女性过分要强,身心完整几乎成了奢望;身心分裂,性别模糊,情绪失控,幸福指数不高。
过分要强的女人,很难松弛。松弛感,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松弛感,为女性的柔美,做了很好的氛围烘托。
过分要强的女人,在亲密关系中很难沉浸其中。亲密关系在任何人的一生中,无论如何估价都不为过。不能沉浸享受亲密关系的女人,其内心的荒凉,无论多少物质都很难填满。
过分要强的女人,丧失了身为女性的柔弱,任性却少了点韧性。任性到放肆,就丑陋粗鄙;而那些有韧性的女人,是有弹性力量的,不失为美的化身。
过分要强的女人,一生都为利益打拼,在情义无价的世界,很难有知己。她们可能热情似火,但却少了冷静的自我审视。她们可能很成功,很有能力,却难柔情似水;她们可能被无数人羡慕,奇的是,她们有时候也很羡慕另一类柔弱的女性,遗憾的是,要强了一辈子,僵硬的心,自我柔化的力量太微弱了。
老子在本章最后为何说“正言若反”呢?圣人说,能承受全国屈辱的人,才配称国家的君王;承担全国的祸难,才配拥有天下。也就是说,你所能承受的,才是有福消受的;不愿承担天下祸难的人,必然不配享受天下人的尊重。反在哪里?社会价值观整体反过来了,不愿承担祸难,却想要被世人尊为王;不能承受屈辱,却要一统天下。这是老子痛斥的。
为什么柔弱失去了?现实生活中柔者不能胜刚,弱者总也被强者欺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