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真是可爱的猫!不但为了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为了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做“日月眼”。它从太阳光里走出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1947年《申报·自由谈》上出现了这么一篇文章,大肆赞扬自家猫咪的盛世美颜。作者是一位年近五十的男人住在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小屋里,谈起自家的爱猫,语气里满满都是“我家猫最美最棒最可爱!”的骄傲。这位猫奴就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一位吸猫老男孩——丰子恺
根据萃花的不完全统计,丰子恺至少养过十只猫,并画了上百张猫图,一生都和猫有着不解之缘。开头所说的“白象”原是段老太太家的猫,寄养在丰子恺女儿女婿家,女儿女婿又交寄给了丰子恺。他写文时特意解释这段缘由,以表示这猫可不是我要养的,只是被人委托了而已。
然而还没写满两百字,随即开始狂吹:“真是可爱的猫!”浓浓的爱猫之心呼之欲出。
白象生了五只小奶猫,可惜其中两只早逝。后来白象也失踪了,被发现死在了水沼里。丰子恺用坊间传说安慰自己,猫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不肯死在家里,自己到没人的地方辞世终了,并认为这种行为有壮士之风、高士之风。
爱宠突然不明不白离世,需要自己找一个接受得了的理由,这其中的苦涩与无奈,想必经历过宠物去世的人都能理解一二。
后来白象生的一只小猫被送给了段老太太家以作念想,剩下两只小猫陪伴着丰子恺。它们最喜欢爬在丰子恺脚上玩儿,别人看了都要笑,丰子恺也不赶猫,还把这一幕画了下来,可见对猫咪越来越喜爱宠溺了。按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丰子恺应该是个十足的猫奴没跑了。
读者知道他喜欢猫,也一只接一只地送到他家,丰子恺赶紧刊文傲娇地表示:其实我并不喜欢真猫,不过喜欢画猫而已。
丰子恺确实是个画猫狂人,他用寥寥数笔勾画出猫咪憨态可掬的模样,画面流露出朴素温馨的生活气息。
有时候,猫咪常常围着饭桌,好像要伺机而动。(可恶的两脚兽啊,你们吃好吃的不带我)
有时候调皮捣蛋,调戏笼子里的小鸟,把学堂的铃铛当做玩具,居然还偷看女孩子洗澡!
有时候悄无声息,暗中观察……
丰子恺童心未泯,还给猫咪画四格漫画、配台词,趣味盎然。
丰子恺画画事无巨细,在许多恬淡闲适的场景中,猫咪和人相依相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画了这么多猫咪,而且画得如此生动有趣的人,说自己不喜欢猫,好像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呢。
╮(╯▽╰)╭
其实留存至今的老照片,早已暴露了丰子恺的小心思。比如我们今天的封面图是下面这张一本正经手不释卷的丰子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认真的男人最帅”。
我们把镜头拉远,马上就原形毕露了,他和今天的万千铲屎官一样对猫咪无限纵容,既然猫咪想在太岁头上动土,那就给你动吧。
下面这张伏案作画的丰子恺,长须美髯,神情专注,气质沉稳,果然是大家风采。
有时候来了一只咪,虽然正在进行艺术创作,丰子恺也甘愿把肩背交给猫主子休息。他在随笔《阿咪》里毫不掩饰地赞美道: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爱的动物。
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由此来看,就算丰子恺一开始真的只是把猫作为绘画题材的一种,和猫咪相处多年,为猫咪画了上百张画以后,他字里行间仿佛像疼爱子女一般疼爱着猫,早已沦为了彻彻底底的猫奴。
他喜欢猫,却也因画猫、写猫,在“文革”中遭到批判。
1966年6月,上海中国画院出现了第一张针对丰子恺的大字报。批评他在随笔《阿咪》中的一段话:
这猫名叫“猫伯伯”。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故猫也不妨称为“猫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的称之为伯伯。……
大字报说,“猫伯伯”影射的乃是最高领袖。
丰子恺的《摧残文化》一画,也被曲解了含义。他的其他画作也被翻出来“无中生有”,被抄家、存款被冻结、被挂上牌子拉到草坪上示众,在牛棚进行劳动改造……折腾了几年后因病“退休”,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如今在丰子恺老家浙江桐乡的纪念馆里,还有只胖石头猫与先生静静相守,也算是对他宠猫人生的一种慰藉。
丰子恺先生是成就斐然的知识分子,精通绘画、音乐、书法、翻译,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翻译英、俄、日多国文艺著作,文章入选中小学课本,先后担任过中学老师、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等。
除了这些伟大的标签,他也是一个写猫画猫宠猫的老男孩,在他花式晒猫的画作面前,我们这些只会拍猫的两脚兽真是弱爆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