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节气养生,所谓“顺应天时,天人合一”。今天邀请大家和小编一起走进二十四节气养生,了解节气的变化规律和饮食起居的保健要点,解读节气里的养生智慧。
冬至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节气解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这是说,蚯蚓仍缩成一团在土里过冬,但阳气初生,糜鹿解角,山泉流动。“冬至一阳生”,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轮转,到了冬至这一天,此时否极泰来,一阳复始,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循环。
节气习俗
冬至吃饺子,耳朵冻不坏
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老人们称之为“安耳朵”,意为不会冻坏耳朵。现在人们吃饺子,花样已经很多了,各种馅都有。
要论哪种馅料最适合冬季进补,羊肉大葱馅无疑是上上之选。这是因为羊肉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节气好食
谚语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至时节,人们食欲大增,肠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食材的功效。营养学也研究证明,冬至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要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同时,要注意不偏食。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要补充维生素,建议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冬至不可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品,否则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红枣桂圆蛋汤
这道蛋汤味道香甜,能补气益血、温中散寒,推荐给平素阳虚或者体寒的女性。
节气养生
常晒背以养阳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冬至时节气候寒冷,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经常晒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除此之外,常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在肠道中的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的吸收,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来源:营养师小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