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天看的一条新闻,说某地某某老师要求学生送礼,不送就转班。然后看到各种地方都出台了各种政策,或提倡不送礼,或严禁送礼,态度措辞各不相同,却都指向了同一件事情:教师节不送礼。

我觉得挺纳闷了,教师节这么美好的一个节日,怎么就不能给老师送个小礼物呢?
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甚至有师恩大如天的说法,我们这个尊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民族,怎么就对于送礼这件事情如此视作洪水猛兽呢。即使在古代,每逢重大节日,或者是老师生日,或者是一些固定节气的时候,学生家长还要给老师送一些礼物呢,不一定是钱,可以是鸡蛋、腊肉之类的吃食,也可以是新納的鞋、拐棍之类的应用之物,不在乎价值多少,重要的是这份情谊和尊师重教的态度。有些人家请了教书先生,每逢初一十五,还得给老师加个菜改善伙食,逢年过节更不必说,添衣纳礼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归根结底还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变了。
送礼不为尊师谢师,而是为了让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拿人东西手短”,无论生活上还是教学上都能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照和帮助
送的礼物价值太高,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礼尚往来的程度,在现在社会中让人看了像是家长是在行贿一样
很多家长也是被逼无奈,算是被裹挟着随了大流,别人送了,你怎么好意思不送?群体道德绑架,为了孩子,咬咬牙也得送礼
被社会风气带歪了。现在的社会交往,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都讲究送个礼什么的,推而广之,觉得到了老师这儿也应该送个礼意思意思
虚荣心作祟,教师节也是个显摆的机会,私下和其他家长聊起来趾高气昂,更有甚者还能发个朋友圈引来一票点赞
我倒是觉得,无论如何,大可不必如此惊慌。礼,可以送,多少是个情谊。怕价值太贵重那就定个规则,比如礼品价值不能超过多少钱,比如不能直接送钱或者购物卡之类的,我们公司就是这么规定的,可以给客户或者政府官员送礼,几十块钱的一个有意义的东西,挺好的;再比如,让家委会出面,集资买一点实用的东西,比如给老师买一些护肤品或者小零食,再买束花,也是妥妥的;再比如,组织孩子们一起录个视频,做个手工什么的送给老师,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现在总是一刀切,多少觉得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人情基础上的,那又为什么要断了这份人情呢?
教师节,给老师送个小礼物,说声感谢,老师辛苦了。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