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当面对失败的时候, 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而这不一样,体现出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不同。
最近就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 我的伙伴在做错事情之后,面对我的责问,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经过多次的沟通,终于弄清楚了原因。
我的这位伙伴,在面对责问时,他的逻辑是:
- 是的,我做错了
- 我知道我错在哪了,下次肯定不会这样了,我已经改了。
- 我已经改了,你为什么还要盯着这个问题?
而当我追问,你做了哪些改正措施时,他说:我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我改了啊。
感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他说的改了,是知道错了。 这个逻辑大概是这样的
我知道我做错了 = 我已经了解我做错的原因 = 我已经改正
在这个逻辑体系里面。 知道错了,就已经是改正了。 因此面对我不断的追问时,他表现出极其不耐烦,这个逻辑大概是这样的
- 我知错就改
- 你穷追不放
- 你这不是解决问题,你就是对我不满
- 你对我不满,就想和我吵架
- 我不想和你吵架,我高风亮节,不和你计较
- 我已经不和你计较,你还是穷追不放
- 你这人有问题,得寸进尺
- 于是不耐烦,最后发怒
思
想到这几层逻辑之后,我发现,一切都清楚了。
我对失败的处理方式是:
- 知道自己错了
- 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最好能够写下来
- 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
- 分析这些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找出根问题
- 制定解决方案,解决或缓解根问题
- 跟踪解决方案的效果,并改进
- 然后,不断循环以上过程。
而我的伙伴,对失败的处理方式是:
- 我知道我错了
- 我下一次不会再犯
因为在他的定义里,我下一次不会再犯,就已经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行
我在想,我如何行动,才能不断缩减两人认知之间的差异? 其实我想一想自己, 在很多年前, 也是第二种思路,这非常有可能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而是一个人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举个例子说
一个小孩在1岁的时候,一般可以学会走路。 但是在他半岁的时候,你是无论如何沟通,如何教学,都是无法让他学会走路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还没有成长到能够走路。
那么思维上的认知升级,也存在这样一个成长进度,当一个人成长进度,没有达到预定的进度时,再怎么讲道理,都是没有用的。 当一个认知能力高的人,遇到一个认知能力低的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冲突。 就像一个10岁的小孩,看到一个半岁的小孩不会走路,是一样的感觉, 而这个10岁小孩也不可能有能力教会这半岁小孩走路。
这就像一个楼梯, 有人走的很高了, 看着底下的人, 虽然知道他们处于低位,但实际上也没有任何办法帮他们,因为想要走到高出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处于低位的朋友,自己走上来。 而认知,有一个明显的梯度,不同高度的人,站在不同的楼梯上, 环顾四周的世界, 都觉得这个世界不可理喻。
因此,唯一能够行动的就是,认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处在一个独特的认知梯度上,并对此司空见惯,并大智若愚的视而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