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流感病毒肆无忌惮地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加之天气寒冷,很多人都在这场与病毒的角斗之中败下了阵,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病痛啃噬着健康,结果毋庸置疑,那就是医院人满为患。每日上班面对人山人海的病患及家属,每位医护人员都十分无奈,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你无法让别人忍住不要生病,就跟你无法让别人忍住不要上厕所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很多医护人员,尽管病倒了,尽管临产在即,尽管疲惫不堪、身心俱疲,也不得不勉强坚持在临床一线。
也许你要问,医护人员这样疲劳上班,应该跟疲劳驾驶是一样的吧,这样一来,医疗的质量有保障吗?当然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医务人员希望在这场战斗中出丁点儿错误,尽管是如此的不想面对这么多病患,但是每个人都还是兢兢业业,把最专业最有效的医疗措施提供给患者。但是需要每位病患和家属理解的是,请不要再在这种非常时期苛责医护人员的态度不好,你试着想象一下,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和几个兄弟姐妹不停地围着你的父母吵闹,他们是不是也会斥责你们几句。每位医护人员都在加班加点,透支着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牺牲着年关在即和家人团圆的时间和喜乐,只因医护的工作被冠上了救死扶伤的名头。

也正因为这个名头,医护注定了是这场角力中的弱势群体。当年填报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信息的时候,还记得是在“服务业”这个选项下找到的自己医学相关专业。所以我也许能够认为在国家的宏观布局当中,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所谓服务行业,自然就是你觉得服务好你就来消费,你觉得服务不好就不要来消费,顺便还可以骂上几句难听的。可是医疗这个服务行业,有人要是觉得你不好,不但要责骂,还会把医护人员推上道德的审判台。总而言之就是,你跟别人谈病情,他跟你谈钱;你跟别人谈钱,他跟你谈道德;你跟别人谈道德,他就要开始问你们医院的投诉电话在哪里。巨大的工作量已经让医护倍感压力,其实很多时候病患和家属的不理解才是真正让医护人员感到痛心疾首的原由。在这靠猜忌和互怼维持着的密不可分的塑料医患关系之中,护士更是处在毫无招架的位置。很多人还是会对医生保持着些许尊敬之心,但是很多人却会对护士呼来喝去,其中甚至还包括少数护士与之并肩作战的医生。“大医生,小护士”,“医生动动嘴,护士跑断腿”这些看似形容护士工作辛苦的语句,其实已然说明了护士并不独立的地位。想要其他人尊重医生护士,必须自己人先尊重自己人。换言之,我们都要明白,术业有专攻,谁不是从大学生、研究生等等一步一步慢慢学习出来的呢,并无主附之分。也许很多人都很难理解一些小小的短语怎么会有这样的映射,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科学家颜宁是这段时间的网红,颜值在线,智商在线,她曾没有隐晦地说过,不喜欢被别人称“女科学家”。科学家就是科学家,被冠上“女”的标签,实则就是在心里为女性打下了不如男性的印记。同理推之,上述问题已然清晰。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中,能有效缓解这种情况的方法无非就是多加派人手,但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如今自愿选择医疗行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在很多媒体争相报道医院无良而博得眼球的时候,其实这些媒体才是真正的无良,不但诱导患者站在医院的对立面,而且还深深伤害了每位医护人员的热忱与赤子之心。在这个非常时期,虽然医务人员每天都在加班加点,但是也还是时常会听到患者大声责问:你们这么大的医院,就这么一个医生吗?这句话问得倒是很对,这么大的医院确实没那么多医生,也没那么多护士。也许只有等到真正无医可就的时候,大家才会发现失去了的一些东西,即使追悔莫及也根本无济于事。

所以医院在同样条件的人力物力下,应对着当下病患日益猛增的严峻形势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这里且不说分级诊疗的制度“然并卵”,大家保持对医院敬畏之心的同时不要莫名其妙去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才是真正对当下医疗工作的支持。因为就算是在现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也还是能看到很多醉酒的人围堵在急诊抢救室里,与几多好友酒兴未尽,占着抢救床位继续着天南海北的话题,而他隔壁床位的老人正奄奄一息,老人的家属正在他们的嬉笑中悲痛欲绝。不舒服找医生,这是从小就被灌输的常识性知识,但是当你超出自己的能力把饮酒变成酗酒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的身体是否能承受你的骄纵。也许你们的入院之举出自无意,但是这样的举动却是实实在在地耽搁了许多真正需要医生护士的患者的治疗关键节点。
天助自助者,危机一定能够化解,困难也一定能解决。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在这场危机中发现,医院并没有报纸电视上那样“黑心”,医务人员并不是天使不需要休息,而你并不像别人认为的那样无理取闹,知道医生护士也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危机过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安心过大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