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机器,不可能像删除储存一样删除记忆。
很多人穷其一生,其实都在对抗过去的自己,也就是所谓的执念。小孩子是快乐的,无忧也无患的。因为他没有过去,也就没有执念。但小孩子同时又是脆弱的根源。
童年的孤独,会导致成年后的离群索居。
童年的匮乏,会导致成人患得患失又下意识地索取。
童年的缺乏爱抚,是成人后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但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写的。因为关注问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只有关注解决与突破,才能焕发生机与带来真正的光明。
那如何解决带有历史局限性也就是与执念相关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叫执念。
很多人认为执念就是一个人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潜意识认为某种偏颇的价值取向。那这种看法其实还是停留在表面。这种停留在表面的判断,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因为在这种视野下,执念=偏见。偏见一旦存在,那双方的立场便为对立不统一。对立不统一的事物有两种结果:互相消磨或直到一方消亡。
所以,解决之道在于:统一。
那这样问题来了。统一意味着彻底地认识,然而执念本身无法认知自身,只有跳出执念,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待执念的实际影响,才能得到解决执念。
那我们假定,问题解决的背景,留在执念之中好了。
用执念无法拒绝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这样的方式吗?
有。这就是当下选择法。
当下选择法,这就是基于当下的形式和条件,针对当下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更适合当下的做法。
听起来很简单是吗?这好像本来就是我们一般人处理问题的办法。然而,实际遇到问题时,你会发现,没这么简单。
因为执念会干扰你做出判断。尤其对于比较大的判断。越发重要越大的判断,越牵扯到价值判定的问题,这时以执念为基础的价值判定就会自动往上套。那这怎么搞?
很简单。分解判断。把判断分解到与价值无关只与当下利益有关为止。就像我该不该辞职回家乡照顾家庭这种重要选择,分解为:现在辞职的最直接影响是什么,失去目前自己份额的经济来源我如何生存,我的生活目前是否非做这样的选择不可,这样的行动是否保证了一个更好的下一阶段,我的家庭是否急需要我照顾,我的照顾对这个家庭带来的良性促进有多大……等等。
思考完分解出来的问题,你就会明确把行动从问答题变成选择题,倾向于选择一个对当下无关价值只关乎利益的更好的判断。
以为价值其实是一个唯心的概念。你认为有价值,这件事就有。但所谓更好,本质上是更大更周全的利益。
这样做判断,执念就无从影响价值。你将能做出最理性更好的选择。
不过,做这样的分解时注意一点:你的分解一定要与目前或较近的将来有关。千万不要涉及过去和久远的未来。第一,过去是执念的根源,涉及过去,执念将主导你的选择。第二,久远的将来等于毫无定数的未来,纵观大多数人的一生,每隔十年都会由于形势和价值观的改变而对理想的未来的判断发生改变,所以你根本不知道过个十年八载,你是否还想要当初许愿的未来。所以分解时,只谈下一步的未来。明白了吗?
这就是今天的楚博的一个小小的思考。每天一个与自己的对话,理清自己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