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有分歧很正常,也不是坏事,并且可以促进学术繁荣。但是,对分歧的讨论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在同一水平阶层进行。普通老百姓不适合参与这种讨论,因为没有相关知识,不具备讨论的能力。所以我主张给老百姓讲专业知识的时候,尽量通俗易懂,只讲自己认为可行的条例即可,不宜牵扯复杂的争论。
最近这几年流行“正能量”这个词,所谓“正能量”,就是能促进事物发展的力量。反之,就是“负能量”。判断正负能量的标准是看对人的引领方向,引向团结和谐向前走的,是正能量。把人引向困惑与纠结,使人无可适从者,是负能量。对于宣传工作者来讲,应该多讲正能量以营造积极的氛围。多鼓励,少批评。
社会大众可以激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学者们要保持冷静,不能受少数人的影响,越来越偏激,越来武断,这是要不得的。尤其讲民族传统文化时,应该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能生搬硬套。经书上的条款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不能让死条款框死活人。有些条款是原则,原则不变,但通向原则的方法可以灵活运用。
我们要关注人们急需掌握的实用知识,而不是关注学术。在小圈子里发发牢骚,各抒己见,无伤大雅,但如果公开发表言论,就要再三斟酌,不能随意。如果一味地情绪化表达,夸大分歧,就会导致族群死气沉沉,失去生机和活力。仁慈主说:“我们中有顺从者,有悖逆者。顺从者,都是有志于正道的。”(72:14)
文/马石头,图/雨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