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突然来了兴趣想去钓鱼,可惜横风不断无法下杆,只得作罢。回到家中,坐在电脑前准备写第六篇作文,风未停,心未静,那就写写如何开始钓鱼吧,回忆下自己的童年,兼说下小白如何学钓鱼,钓鱼大师请绕道哈。
一、制作鱼竿。
小时候的鱼竿是父亲早准备好了的,那时没有鱼竿买,周边所有钓鱼人都是挖竹竿自己做的。有次跟父亲一起到山坡挖竹竿,在一片细竹林终于找到这种做鱼竿的竹子(这种竹子特点是最粗也就长到山药粗细),选到一根较直的成年竹子,太新不行,无韧劲,太老不行,易折。用锄头连根部挖出,欢欢喜喜的回家了。
回家第一到工序是用菜刀切好竹竿根部,菜刀锋利,好切竹根,但易损菜刀,每次做完都要重新磨菜刀,否则挨骂,还要做菜呢。做竹子鱼竿必须切竹根,不能直接锯掉底部的竹头省事,保留竹头能平衡整根鱼竿的重量,由于握手的地方重,握在手上不然会出现“重头”的现象,是有讲究的。
第二步是用柴刀剔除枝叶,必须从根部往尾部方向剔除,这也有讲究,方向相反你试试就知道不行的。做完第二步,鱼竿基本成型,但很不像样,呈现出一根整体带弧度,竹节又不平整的鱼竿模样。
第三步是烤直鱼竿,烤鱼竿是真正的技术活,好的竹竿料子父亲一般不让我操作的。烤的原理很简单,点着一盏煤油灯(那是我们初中晚上教室自习都用煤油灯,幸好用了两年就接电灯了),蜡烛是不行的,火力不够还贵。父亲用双手握住弯曲的竹竿部分,一节节的用油灯烤直。烤的时候需要十分耐心,竹子韧劲很大,必须用火焰烤到竹青慢慢的渗出才行,竹竿才能慢慢变直,否则一下就复原了。火焰离竹竿太远不行,竹青烤不出来,离竹竿太近竹青全烤出来了又容易把竹竿烧焦。如此反复,每一节竹节都需要烤直,一根竹子鱼竿烤下来,烤好几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很累又很有成就感。
第四步是打磨。买来砂纸把竹竿的每一节的节头都进行打磨,力求光滑不刺手。
第五步相对简单,需要时间。用做布鞋的白线绑好竹竿尾节,一定得绑紧,以后要连接鱼线用的。把竹竿悬挂在屋檐下高处(得先使用楼梯爬上去在屋檐下钉个钉子),然后用根普通绳子绑住个大石头或一块砖头系在竹竿根部,让竹竿在石头的重力下悬挂一两天,一根成品的竹子鱼竿就完成啦!
二、买蚕丝鱼线。
那时不知道为什么鱼线要叫“蚕丝鱼线”,大家都这样叫。有点孩子甚至到大樟树上捉到手指头粗的大青蚕,把肚子戳破把蚕丝抽出来做鱼线,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太易断了,只得作罢。那时买的鱼线质量也是一般,遇到五六斤的草鱼估计都得断线,不过我们在河里都是鲫鱼和翘嘴白条之类,非常的多,没有钓到过大鱼。
三、做鱼钩、鱼漂、铅皮
鱼钩在我们小地方是没有买的,估计大城市才会有。怎么办呢?很简单,孩子偷家里的缝衣服的针用火烤红使用老虎钳弯一个,这种鱼钩又粗又不利,韧劲又差,遇到稍大点的鱼就会断。好点的鱼钩是用细钢丝,用磨刀石慢慢的磨细,在用火烤红弯钩,这种鱼钩就锋利多了,且不易折。
鱼漂怎么办?用大蒜子中间的白色杆子啊,用红墨水把尾部染红,放在水里非常醒目,不过只有一目,没有像现在的几目几目的啦。
铅皮呢?也没有买的,用的是牙膏皮代替。说明那是的牙膏身子是用一种类似锡的材料做的,非常轻比现在铅皮硬,那时牙膏用完是有人上门回收的,小时据说是做飞机的原材料的。
这样钓鱼的工具就做完了,挖好蚯蚓,带好鱼篓子,出发钓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