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拾做瑜伽,挑战以前做不到的动作,当然现在也不见得做得到。但起码主动把目标往上抬了。
app keep里面的每项训练都有难度系数——K1,K2,K3,K4。如果做久了K1,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游刃有余,可以去往K2了。但一到K2,又觉得太难太辛苦了,觉得自己可能基础还没扎好,还是先退回K1多练几次吧。
在游刃有余里待惯后,往上一个台阶,受到久违的挑战所产生的畏缩与不自信,很容易让我们选择退缩。
这并不是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根本原因是,做了太多的简单重复。
01 避免重复的工作和学习
K1的运动练习是为了让身体做好接受更高难度的准备,所以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是奔着K4去。如果过多地重复K1的入门级别,就无法适应更高阶的训练。
正如前段时间很流行背单词,各种吸引人的标题“30天3000个单词通关手册”、“掌握一个模型,轻松搞定3000个单词”、或者朋友圈背单词打卡……
如果背单词是为了应试或者出国留学,的确是需要有足够的单词量。但如果是想要学习,而又不知道学点什么,才去选择背单词,这样是毫无用处。
因为背单词就如上面的训练系数K1一样,是简单的初级的工作,背诵和记忆其实是大脑最初级的劳动。如果大脑一直停留在初级劳动,之后想要进入更高阶的模式,就会发现自己不适应。所以,不要让自己一直停留在类似背诵记忆的初级劳动里。
话题展开一下,我们要知道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简单日常交流?专业面谈沟通?写英语文章?…… 像现在很流行薄荷英语的每天打卡,据说是读一篇文章然后会有知识点的提取,这样能提高阅读水平并且学会更多的语法或者单词。
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流,显然阅读打卡的方法并不是最合适。如果一直重复地读外文、背单词 ,相信是很难提高口语能力,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基本功”了,而进阶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直接跟外国人交流。
唯有不断进阶,才能离我们的目标更近。
02 进阶,让我们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我相信很多人在习惯了一项工作/学习以后,会认为没有难度,觉得无聊,以致越来越不愿意去做。可是当有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出现,超出自己的能力,又会认为难度太大,不敢去做。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有提过一个概念:技能挑战比。
指的是“任务的挑战难度”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之间的一个比例,只有当难度比你的能力略高一些,但又没有超出你的接受能力时,才会进入最佳状态。
背后的科学道理是:
当挑战稍微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时,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就会更加专注。这种“未知”会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兴奋和愉悦。“未知”比任何东西都要让人上瘾。
所以,在工作中、学习中、个人成长里,尽量不要一直重复简单基本的任务,或者你认为可以得心应手的任务。(这里没有否定基本功重要性的意思)更好的进阶方法应该是,主动去做一些稍微高难一些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03 写作中的技能挑战
回顾自己持续写作的一年,从好不容易挤出300字,到600字,到2017年最后几个月终于能“随便”写也能800字以上(恢复高中水平)……
到目前,只要确定内容,勾出框架,畅写1200字没有问题。当然,字数仅仅是一个数量的象征,如果一件事情能用短话说就尽量不要用长话,能用图表达就不要用文字。
但字数上的提升,能有力证明我在思考某个问题时更全面更深入,也稍稍有能力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在写作这个持续进阶的过程中,我不满足于自说自话,或者纯粹的练笔,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是倾听逻辑。所以我又慢慢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表达我想说的事,对方会能更好地接收。
这个过程不痛苦但肯定不舒服,可是真的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技能挑战后,所产生的兴奋和愉悦带动的。
始终认清做这件事、那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避免重复简单基本的部分,要及时进阶,适时攀上更高难的阶梯,逐步摘取我们的“目的”果实,收获更强大的自己。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