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三天,去影院看了两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地久天长》,两部虐心的影片,让我更加确定了,我喜欢去影院看电影。
暂不论影院宽幕、声效、氛围、环境等,更因为,特定的环境,让人更容易“沉浸”其中。
这就像“正念”练习一样,身心合一,吃饭在餐桌上吃,睡觉在床上睡,看书看纸质书等,你会体验到,身体与环境合一的“心流”感觉,当你全身心沉浸其中时,你会享受被“心流”包围的感觉,无论喜或忧,全心全意,比“心不在焉”强的多。
有时候你或者说,你在电脑上看电影也会“全心全意”,也不去做任何别的事情,但是,周遭的环境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你或者已经被动的“心不在焉”,或许你自己都觉察不到。
去影院看电影,也跟仪式感无关,它只关乎,让你更专注更投入,一次只做一件事就好。调动身体所有的感官来配合你的心,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强烈。你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也强烈地感受到你与所做事情的合一。
而读书也一样,我从不读电子书,除非不得已,没有书在手,我才会点开软件听听书。读电子书再多,也不能让你有沉浸在书里的感觉。想想小时候傍晚在阳台上,拿着一本书读,一直读到太阳下山,天色暗黑后才反应过来,那样忘我的感觉,就是“心流”。为什么读电子书不可能有这种感觉?因为看电子书时,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你在看手机”,而“看手机”平时给你的暗示是“休闲”“娱乐”的标签,所以你受到这样的暗示,也就不可能心无杂念地去读书了,或许读着读着,读出了自责“我怎么看这么久手机?”有没有?
于是再说到,看再多公众号,也不如你真正看一本书实在。书里的知识是系统化的,而公众号的内容是碎片化的,且不论有无营养,时间一长,你的思维也必定会受影响,不喜深入思考,只喜欢一看就懂的东西,任何思考都觉得是浪费时间。试问,你有没有被电子产品改造得,只喜欢快餐文化?因为这很舒适也很便捷。
而流行的微信聊天也一样,无论发过来的文字多么煽情,你依然觉得那只是文字,与你没有关系。面对面交流一次的感受,胜过你微信聊天一年,有没有可能?
早些年流行一句“网友见光死”,可能大家都只是愿意去理解,那是因为外表太丑了,所以网上搭建的海市蜃楼轰然倒塌。而殊不知,见面会发现整个人的感觉,是不是你要的,包括仪表、礼仪、气质、涵养等等,所以见光死,一定不是只跟外貌相关。
越扯越远,我无非想表达,电子产品只是一个媒介,或者可以称为一个工具,它可以查询或工作,但是它真的承截不了感情。
(作者心城事享cao.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