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让人捉摸不透

作者: 颜小婧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11:55 被阅读34次
    500534494.jpg

    我们从小到大面对的“失败”不计其数。
    而每次克服“失败”取得“成功”的体验会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愉悦。
    面对“失败”你会怎么做?
    耸耸肩膀,无所谓?
    痛哭流涕?
    越挫越勇?
    这里,黑匣子思维告诉你一个失败的正确打开方式。


    什么是黑匣子思维

    大家都知道在飞机上有个东西叫做“黑匣子”,其实是两个。
    所有飞机都载有两个黑匣子,一个用来记录发往机上的电子系统的所有指令,一个是监视舱内的声音记录仪。
    航空事故发生后,黑匣子会被找出,用来调研事故原因。
    接下来的事情,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
    当然,追责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在于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这个事故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会很快的在整个航空体系宣传和推广,相应的设计会进行调整和改进,相应的培训会纳入执行……

    《黑匣子思维》的作者马修 萨伊德从飞机上的黑匣子引申出了黑匣子思维。
    黑匣子思维指的是,一种对经常可以在失败后的总结的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和决心。这种思维模式能指导人们建立一种机制和观念,让各行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被失败吓倒。

    黑匣子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从马修 萨伊德给黑匣子思维的定义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意愿和决心。
    为什么说是意愿和决心,而不是思维模式呢?
    主要是因为人类对于“失败”,本能上的处理和应对,使得黑匣子思维的应用障碍重重。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考试没考好。
    回到家,家长一般会说:“你一定是上课没好好听讲,回家不复习,考试的时候粗心……”
    你会说:“这次考试太难了,好多平时学习很好的同学都考的不好。还有考的比我还差的……”
    家长的思维,考试考不好一定是孩子的错。
    然而家长从来没有思考过,是不是老师教学方法有问题,试卷是不是难度大了或者出题比较偏,自己是不是平时花了太少的时间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关心。
    孩子的思维,考试考不好一定是卷子太难了。
    然而孩子很少思考,自己平时不努力,遇到难题就跳过,课后也不复习,遇到问题不请教老师。

    再举个例子。
    你想要减肥,也开始尝试运动、节食。
    可是过去了一两个星期,体重一点都没有变化,反而重了一斤。
    朋友问你减肥咋样,你说,我属于一吃就胖的体质,新陈代谢太低,没办法。

    我们总是很难实事求是,遇到失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别人的错”。

    而黑匣子思维提倡的是“失败后的总结的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也就是说,你要客观的进行分析。
    是,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不能一味的指责“别人”,甚至找“新陈代谢”来背锅。
    只有找到问题,找到引起问题的原因,才能从中学习并取得进步和成功。
    所以说,黑匣子思维强调的是一种意愿和决心。
    只有你首先意识到要去面对失败,并决心进行改善,才是在应用黑匣子思维。

    正如马修 萨伊德在《黑匣子思维》所言:
    失败成就了指路明灯,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中还未被我们熟知的部分,并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引我们去改进理论、策略和行为。

    黑匣子思维的应用
    当我们建立起黑匣子思维的意愿和决心后,我们应该怎么将其应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呢?
    马修 萨伊德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两种策略:试错和边际收益。
    结合我们经常讨论的几个主题进行了思考,发现当自己取得进步的时候,就是在不知不觉的应用“黑匣子思维”。
    挺神奇的事情,对吧?

    首先,请允许我来总结一下黑匣子思维应用的大体步骤:
    遇到失败->发现问题->调查可能的原因->排查/拆分->执行。

    应用在时间管理
    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人给我留言,询问关于时间管理的问题。
    大致会在我发出“月结月策”(这个是我的每个月小结+下个月的计划,会总结我这个月读了几本书,取得了哪些进步,哪些地方要有调整等等)这篇文的一周内。
    我也写过几篇文关于时间管理的经验分享。

    我觉得更实际的做法是用黑匣子思维的方式进行改变。
    首先,你肯定是发觉了自己时间管理上有问题。(因为由于时间管理导致的失败,短期内是看不到什么影响的)
    大部分的留言开头都是“你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看书、学英语、写文、运动,你还有工作要做,还要带孩子。”
    大部分的人都想要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调查一下造成你自己时间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可能的原因。
    简单的就是,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记录。
    你可以用APP,或者用各种方式,及时的记录自己每天每时都在做什么。
    有的人觉得这个做法太呆板,没有意义。

    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每天回忆自己每个时间段在做什么。
    但是肯定都没有及时记录来的准确。
    因为人的记忆是会产生偏差的。
    我曾经尝试后,评估自己一个工作日用手机的小时数。
    我当时评估的是3个小时,其实我内心认为应该是2个小时不到。
    但是通过APP,我发现我基本上每个工作日用手机的小时数在5个小时!
    这也是为什么,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你发现每天没做什么时间就过去了。
    通过记录,你会很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时间使用(花费)情况。

    紧接着,对于时间管理,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具体的方法就很多了,比如试错,比如明确自己的目标后将时间合理拆分。
    我比较经常用的是,试错。
    我刚开始尝试早上起床读书,傍晚运动。
    但是我发现我早上拿着书很容易又睡着了。
    于是我改成早上运动,晚上看书。
    早上运动让我一整天的精神都很好。
    但是我发现晚上看书很难,家里有孩子的都知道,你回家后时间就不是你自己的了,你没有办法无干扰的看书。
    于是我保持了早上运动(试对了),把看书的时间改到了上下班通勤的路上。
    但是最近我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天开始黑的早了,下班路上看书光线不大好。
    试错会让我不断的调整。
    正如马修 萨伊德在《黑匣子思维》中说的“从测试中学习”。

    应用在需求分析
    回到我的老本行“需求分析”。(非同行的小伙伴可以跳到下一个应用分享)
    我们一般来说,会把“问题”叫做“痛点”。
    比如,我住的地方到地铁站,不远,但是要转两趟公交车,还绕路。
    骑自行车也就15分钟的时间,两趟公交车下来要40分钟,还不算倒车的时间。
    你大概知道我想要说什么了。
    对,后来出现的共享单车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痛快。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大街上爷爷奶奶经常用拖个简易的推车去买菜?
    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在这个推车上加装了一个简易的马扎……

    没有问题,也就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产品和解决方案。

    我们用黑匣子思维来看这些问题。
    好,我们知道问题是什么了,那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可就多了,公交线路设计不合理,菜场太远,天气太热,菜太重……
    那么我们如果要解决问题,可行的办法是什么?效果怎样?
    我们在这里需要的不是拍脑袋,凭借主观,而是需要进行实验。

    在一个流程中,每个环节都会造成浪费,也都会产生价值。
    如果我们能减少甚至消灭浪费,那么总体的价值必然会提升。
    这是“精益”的精髓,也是“边际收益”的体现。
    也许你要解决的问题很大,但是只要你进行拆分,着眼于可执行的细节,那么多个细节的提升和优化,就会带来整体的优化。

    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目标和方向要一致。
    也就是说,你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系统性的考虑产生问题的原因,再进行拆分和优化。

    而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要不断的否定自己,制造“失败”。
    制造“失败”才能让黑匣子思维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提出解决方案,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质疑。
    质疑成功,你制造“失败”成功,那你就会发现新的问题,你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个很好的质疑的方法,就是在完成核心功能后就推出市场,让市场去质疑。
    因为你作为产品的设计者,你的感受和想法一定会与市场有出入。
    让市场质疑,制造“失败”,通过不断的试错,调整,进步,最终得到成功的产品。

    应用在个人发展
    说到个人发展,大家都是凡人,我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业务分析师,不是什么职业或者人生规划师。
    而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普通人士,也会去思考个人发展的问题,思考未来在哪里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后退一步,站在半空中看看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改进自己就是黑匣子思维的应用。

    一整天的工作学习下来,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事情是做的好的,有哪些事情有待改进。
    实事求是的“自省”,特别是对于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认作为“失败”或者“问题”,运用黑匣子思维去进行调查,制定措施,持续改进。
    每天一点点的进步,每个细微之处的一点点进步,你将最大化你的边际收益,最终对于你自己个人的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有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结果。
    这个人能力不咋地,还得到了提升。
    他运气真好,被一家大公司的老板看重挖过去了。

    我们总是忙着羡慕别人,很少反思自己。
    就好像我们遇到“失败”会第一时间找“别人的错”,我们看到别人成功会第一时间归于“别人的运气”。
    如果我们有着“在失败后的总结的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和决心”,并且有着相应的策略和坚定的执行,发展会是更加长远和成功的。

    我相信“黑匣子思维”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但是关键是你要有意愿和决心。
    这是小婧今年读的第28本书,分享给大家。


    《偷书贼》

    写在前面:
    这本书有两条线:书(文字)、人性,我看完后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写这篇文字,从什么角度来写。
    一开始,我想从“群众运动”的角度写,随后被我自己否决了,因为这并不是这本书的主旨,只是人性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从文字来写,的确,每本书每篇文字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力量。元首的《我的奋斗》成为了犹太青年逃生的钥匙。偷书贼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带给她的是启蒙以及心灵的慰藉。最后被死神偷走的《偷书贼》讲述了偷书贼自己的故事。

    最终让我决定还是从人性角度来写的是书中最后的死神复述的一句话:“人类真让人捉摸不透”。


    全体犹太人都到达后,他们的脚步声震动了地面。他们瘦削憔悴的面容上的那双眼睛尤为显眼。还有尘土,他们都被尘土包围,在士兵的推搡下,他们的脚步踉踉跄跄﹣落在后面的囚犯要被迫跑上几步才能赶上这支营养不良的队伍。
    莉赛尔注视着这一切,她相信这些人是活着的人里面最可怜的灵魂。他们因为所受的非人折磨而拉长了憔悴的脸。他们一路受尽饥饿之苦。一些人只顾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好避开围观者的目光;有些人哀求地看着赶来欣赏他们受辱的人们,这是他们死亡的前奏;还有人渴望着能有人,随便什么人,能走上来抱住他们。
    不管围观者是带着骄傲、鲁莽还是耻辱来看这场游街,都没有人走上前打断它,目前还没有。
    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不,他们不是男人和女人,他们只是犹太人。会在人群中看到莉赛尔的脸。他们会回避她的目光。偷书贼只能无助地望着他们走远。她只能希望他们能够读懂她脸上深藏的怜悯,并且能意识到这是真切的悲伤,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前进的队伍里,有个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大。
    他留着胡子,衣衫褴褛。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极度的痛苦。虽然他的身体轻飘飘的,但他的双腿还是承担不了这一点点重量。
    有好几次,他都倒了下去。
    他的半边脸贴在地面上。
    每次都有一个士兵站在他身边。“站起来,”他冲着老人吼道,“站起来。”
    老人跪着站起身,艰难地向前走去。
    每次,他刚刚赶上队伍的尾巴,就会失去动力,再次摔倒在地。他后面还有很多人,足足有一卡车的人,威胁着要超过他,把他踏平。
    他的手臂颤抖着想支撑起身体,那痛苦的样子惨不忍睹。他们又一次让开,然后他站起来,又走了几步。
    只要再给他五分钟,他一定会掉进德国人的阴沟里死去,他们对此听之任之,眼看这一切即将发生。
    这时,有一个人。
    汉斯•休伯曼走过来。
    一切在瞬间发生。
    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
    爸爸走到推车旁,拿出一样东西。他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路中间。
    那个犹太人站在他面前,准备接受另一番羞辱,可是他和旁人一样,看到汉斯•休伯曼像变魔术似的递过来一片面包。
    犹太人刚接过面包就倒在地上,他双膝跪地,抱着爸爸的小腿,把脸埋在中间,感谢爸爸。
    莉赛尔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幕。
    她的眼里满含着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
    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时,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他们鱼贯而行,如同一片人潮。
    一个士兵走过来,发现了这起罪行。他审视了跪着的老人和爸爸一番,又把目光投向围观的人群,然后稍加思索,就从腰间取下鞭子,开始鞭打。
    犹太老人被打了六下,鞭子落在他的背上、头上、还有腿上。“你这头肮脏的猪!”鲜血从他耳边滴下来。
    接着,轮到了爸爸。
    又有一只手握紧了莉赛尔的手。她惊怒地朝旁边看去,鲁迪紧张地咽着唾沫,目瞪口呆地看着汉斯•休伯曼被当众鞭打。鞭子的声音让莉赛尔头晕目眩,她估计爸爸身上肯定被打得皮开肉绽了。他被打了四鞭子,随后倒在地上。
    那个犹太人最后一次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他飞快地回头看了一眼,朝独自跪在那里的人最后投去悲哀的一瞥。因为挨了四鞭,那人的背还在火辣辣的痛,他的膝盖也跪疼了。不过,这个老人会带着尊严死去,或至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死去。


    这是《偷书贼》中描述的一个犹太人押送至达豪集中营路上的片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说到的“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

    01

    爸爸汉斯•休伯曼无疑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一战中被一个犹太战友以特殊的方式救下后,他的内心是不愿意这样残暴的对待犹太人的。
    虽然这导致了他的油漆生意每况愈下,家里吃的汤越来越稀。
    他的反应阐释了“善”的本能,完全是下意识的去给犹太老人面包。
    而待事情结束后,他却开始害怕,害怕自己被纳粹抓走,害怕连累他的妻子和女儿,害怕连累地下室里照顾的恩人的儿子(一个犹太青年)。

    他的善良很单纯,但是却受制于环境和集体,每当出现挑战他善良底线的事情,他就会下意识的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就像这次,接连几天惴惴不安的等着盖世太保破门而入。

    02

    我们的女主人公,也是我们的偷书贼莉赛尔,目睹了这一切。
    在她年幼的世界里,只希望教她认字的会拉手风琴的养父,自己的小伙伴鲁迪,地下室里的犹太青年能够平安的活下去。
    年幼的她目睹了或者说经历了太多身边人的死亡。
    亲生父亲被抓走,弟弟死在了收养的路上,妈妈估计也去死神那边报到了,她不希望身边再有人离她而去。

    她在整个故事中也体现了人性的矛盾,她同情这些犹太人,但是却没有养父那么深刻。
    她只是同情,但是后来当她认识的那个曾经住在她家地下室里的犹太青年也行走在这样的队伍时,她什么都没想的就冲进了队伍。
    所以她的“善”有着自私的一面,也有着无私的一面。

    03

    而鲁迪,偷书贼最亲密的朋友,也目睹了这一切。
    同样年幼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要实施暴行,为什么那些人要被实施暴行。
    只是教育和环境让他旁观。
    但是当他亲密的伙伴偷书贼想要冲上去,他制止了。
    也许时因为他下意识的觉察到这样“明目张胆”的反抗,下场将是悲剧。

    他的善也许也是“自私”的。
    但是后来当这个吃不饱的孩子跑去偷面包,并且放在犹太人押送队伍的必经之路上的时候,
    他把微笑的小泰迪熊玩偶放在轰炸家乡后坠落的飞机上的飞行员尸体身边的时候,
    他的“善”变得无私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现实社会的矛盾和不满。

    04

    在整本书中,我觉得最简单也是最矛盾的其实是故事的讲述者——死神。
    一方面他的出现宣告了生命的终结,另一方面他会带着这样的灵魂得到解脱。
    他否认自己和战争是朋友。
    他觉得像鲁迪这样的善良的孩子不应该这样死去。

    “他打动了我,每次都打动了我,这是他造成的唯一伤害,他踩住了我的心,让我哭泣” 。

    死神对于死亡这件事情也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和莉赛尔一样,死神也不希望善良的养父母、鲁迪以及整条街上的人们这样在一夜之间消散。
    他就这样矛盾着,矛盾着目睹了一场场灾难、重逢、分离、死亡……

    然而也许这些经历还是让他对于人性无法理解。
    他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会有人祈求生,又会有人祈求死,为什么人类那么的无法捉摸……


    写在最后:
    好久没写文学作品的书评了。
    我在反复读着一些文字的时候,鼻子发酸。作者的用词简练、朴实,却又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她低下头,凝视着他失去生机的脸,莉赛尔真的亲吻了她最好的朋友鲁迪·斯丹纳,轻轻地吻了他的嘴唇。他的嘴唇上虽然满是灰尘,却充满了甜蜜的气息,仿佛还在为树荫下,还有捣乱分子找西服的灯光下错过的吻而懊恼。她温柔地深吻着他,当她起身离开时,用手指摸了摸他的嘴。她的双手颤抖着,还有她柔软的嘴唇。她再次弯下腰,这一次的吻失去了控制,他们的牙齿在汉密尔街这个人间地狱里轻轻叩响。”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实践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真让人捉摸不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ch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