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水浒传》林冲剧照)
我读《水浒》,第三十一篇。
以前在大学我当过校报记者。我其实很不喜欢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只要你的事迹先进,你其他方面样样都好。
写英模人物,他总是无畏的、坚定的,永远是站在高高的雪山顶上的。
当然,网络上传的颇多的,还有C罗的段子。说他30多岁了,还能保持强大的身体,因为他每天做3000个俯卧撑……
而我今天要讲的,是《水浒》中我们很熟悉的英雄,“逼上梁山”几乎和他的名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但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存在,是否真的一点没有怯懦过?是否真的没有过彷徨?是否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01
杀人机器
毫无疑问,“风雪山神庙”是林冲反抗的一个重要高潮。
古庙中,林冲感到出离的愤怒。
作为军用草料场的管理员,林冲大晚上跑到古庙干什么呢?
原来,大雪压垮了草料场的房顶,林冲只能来到山神庙将就一晚。不过,这反而是天佑善人,正是因为如此,林冲才躲过陆谦放的大火。
算上这一次,林冲应该是第三次侥幸逃脱了:第一次,是开封府孙定搭救,才勉强留的性命;第二次,是鲁智深在野猪林及时出手,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这次连天都看不下去了,天出手了,不仅让林冲逃脱了,而且让他真真切切的听到了这个世界对他的谋杀。
“林冲就算逃了性命,烧了大军草料场,也是个死罪!”
这是前好友、现太尉府高级军官,陆谦陆虞候的声音。原来他们千里迢迢而来,是为了执行对林冲的追杀。
一瞬间,林冲幡然醒悟,他的血性,他的杀气,他的冤屈,一齐爆发出来,林冲终于蜕变成为一个杀手。
“泼贼那里去!”
咔嚓一枪,林冲当场戳倒了差拨;再赶上前对准后心一枪,刺翻了富安;回过头,陆谦才逃出去三四步!
作为林冲的发小,陆谦深知林冲身手不凡,现在他将有幸亲身体会,杀手林冲刀锋掠过身体的感觉。
电光火石之间,林冲连杀三人。至此,林冲无路可走,只得上梁山!
02
善良与坚持
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种奇怪的期待: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登峰造极,于是我们就幻想他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我们喜欢林冲,不仅仅是他英雄盖世、出事妥当,还因为他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坚持原则的人。
野猪林中,林冲被押解他的小人,绑在树上要加害。千钧一发时,是鲁智深及时赶来,抡起禅杖就要打死两个小人。
林冲本已闭目等死,一眼认出鲁智深,连忙叫道——你以为他会叫什么?是“师兄救我”?不,是连忙叫:
“师兄不可下手“!
生死之间,鬼门关当口,他还劝鲁智深不要杀人,仍坚持自己的善良,绝不随便杀人!
这样的细节给我们呈现了什么?即便人身处绝境,被剥夺一切的时候,但你永远自主选择的权利——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正如鲍鹏山老师的感慨,你读林冲,就能体悟到人生不易,尤其是做一个善良的人更不容易。
他们不但要面对艰难的人生,还要一而贯之的坚持:不管承受多少委屈,忍受多少苦难,也不允许自己变坏!
这种坚持,岂不也是忧国忧民大英雄的必有情操吗?那么,林冲走上梁山反抗这个黑暗的世界也就理所当然了吧?
很多人都这么想。
比如,京剧名家李少春老师《野猪林》有段唱词,把林冲发配沧州草料场的情景,唱的非常悲怆,林冲虎落平阳却抑郁不平的形象立刻涌现出来:
大雪飘,扑人面,
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
……
满怀激愤问苍天:
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
问苍天,缺月儿何日再团圆?
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
除尽奸贼庙堂宽!
壮怀得舒展,贼头祭龙泉。
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怨……
天啊天!莫非你也怕权奸,有口难言?
但是,我告诉你林冲未必想上梁山,甚至可以说林冲未必想反抗这个黑暗的世界。
是不是很颠覆?不急,请你听我分析。
03
安顿,才是林冲生活的主题词
李少春老师的唱词写的挺好,不过我认为把林冲写得太忿忿不平了。
实际上,林冲落魄沧州草料场,并没有多少怨、多少恨。
我猜你会说,不对啊,林冲是大英雄,大英雄面对不平就应该反抗啊?高俅就是权奸,难道林冲不应该想着报仇雪恨吗?
我想说,你想要看清楚一个人真正的想法,要看他最自然的状态。
我们倒回去看,林冲住的草料场草厅被大雪压倒,不得已只能卷着铺盖到山神庙暂住。
我们看一个细节,林冲进了山神庙有这么一系列动作:
第一个动作,林冲先进庙门,把门掩上,再把一块大石头推过来,抵住门。
第二个动作,林冲四下看了一圈,找到一堆纸,把枪、酒葫芦放在纸堆上。
第三个动作,林冲放下絮被,取下毡笠,抖一抖身上的雪。
第四个动作,取下白布衫,将它喝毡笠一齐放在桌上。
第五个动作,把被子扯过来,盖住下半身。
第六个动作,把葫芦拿过来,慢慢喝酒。
第七个动作,将怀中牛肉拿出来,下酒吃。
我特意将林冲的动作行为编了序号,就是方便大家看的更明白,你觉得林冲着一系列动作有忿忿不平的感觉吗?
没有,反而有种耐心、周到,有一种在自己家的感觉。
《水浒传》是用白话文写的,行文非常简洁,但是施耐庵对该给出的细节,一笔都不马虎。
这样的描写还不只有一次,再往前看,写林冲初到草料场出门买酒,有一大段文字:
“出门买酒——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炭火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操场门反拽上——锁了。”
也还是一些琐碎的事,琐碎的动作。
施耐庵写“风雪山神庙”这出大戏前,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家长里短的动作呢?我认为是为了暗示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
我们联系前文,林冲从小生活优阔,在东京城长大。成年后,又有皇家禁卫军高级教官这样的工作,和张教头的女儿结为夫妇。
美满的家庭、锦绣的前程,这样成长经历造就了他的性格特点:忠心耿耿、温顺谨慎,甚至我们可以说,林冲虽有英雄的身手,但本质上还是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顾家男人。
在渺无人烟的古庙中,一个落魄的英雄,还在小心翼翼的呵护自己破碎的世界。
再联系前文林冲买刀后,想接机和高太尉拉关系,我们甚至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林冲并不是充满反抗精神的人。
04
第一次,出现了“梁山泊”三个字
我们再深究一下,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故事情节呢?
是为了让“水泊梁山”这个词名正言顺的出场。
《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梁山泊”一词直到林冲的才出现。
这样做是有深意的。
我们试想,如果梁山泊在宋江、晁盖、吴用这等心机深沉之人故事里首先出现,就暗示梁山是野心家乐园。
如果是在李逵、张顺、王英、时迁这些人的故事里出现呢?那么梁山泊不过就是社会下层、江湖强盗、作奸犯科之辈聚集的强盗窝。
如果是在鲁智深、史进、武松的故事里出现行不行呢?不行,梁山泊也就是江湖侠客、杀人者的避难所罢了。
“梁山泊”一词,只有在林冲的故事里出现最恰当、最有正面意义。
我们看到,一个最温顺的良民,被活生生的逼成了反叛者;一个对朝廷最忠心的人,变成了朝廷的敌人。
因为这样的深刻内涵是:如果这样林冲生性温顺,只想好好生活的人,都被逼上梁山了,北宋社会如此不堪,到底是梁山群盗的原因,还是朝廷、皇帝、高俅的原因呢?
真是乱从上出、从北宋朝廷出啊!
而且,我们能清除的看到,这种逼上梁山不仅仅是物理位置的改变,更多的是对人内心的摧残。
前文我们说,野猪林中,林冲觉得董、薛二人是被迫,因此他主动向鲁智深为二人求情。
但是在山神庙,陆谦求饶:“太尉差遣,不得不从。”
是啊,面对高太尉的逼迫,你林冲不也主动离婚了吗?不也一次次妥协、退让了吗?也不顺从的做了草料场管理员了吗?
只不过高衙内看上的是你林冲的妻子,而不是人家陆谦的妻子罢了。
面对陆谦似乎更有道理的哀求,我们却看见了恐怖的一幕:愤怒到失去理智的林冲,抽出身上的尖刀,把三人的脑袋割下来提着,回到庙中摆在香案上。
完毕,林冲竟然在静静的喝剩下的酒!
这是对善良的人多大的摧残啊!
只有你读懂这些,你才能读懂《水浒传》中,“水浒”、“水泊梁山”的深意。
驿站杂谈
不仅是《水浒传》、“四大名著”,读所有古今中外的名著,都不能只看情节和故事,还要看细节和情境。特别要注意,从人生的角度来读。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有这么一段描写:
「见宝玉在那里坐着,也不起来让坐,只瞧着嘻嘻的呆笑,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瞧着宝玉笑。两个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管对着脸呆笑起来。
忽然听着黛王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
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
这是宝玉和黛玉见最后一面的情形,真正的大悲剧不是哭,而是笑,要有怎样的生活阅历才能写出如此动情的文字啊!
想到写这个,还是因为《水浒传》。
之前一直听到过这样的争论:“拳打镇关西”这一段文字太暴力太血腥,不适合给中学生阅读,应该从中学课本里删去。
我觉得,这个建议有一定道理。
《水浒》暴力和血腥的镜头还有很多:山神庙中,林冲用一柄闪着寒光的牛角尖刀,剜出了陆谦的心肝;景阳冈上,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连打五七十拳,老虎七窍都流出鲜血来。
对于生活阅历浅的青少年,总讲打打杀杀,确实会有一定的误导。
但是对于踏入社会、有一定阅历的成年人,仅从此中看到打打杀杀,就太可惜了。
林冲本来不想杀人,武松是被勉强的上了景阳冈,鲁智深的拳头中有慈悲。
再看一遍风雪山神庙、景阳冈打虎、拳打镇关西,你的想法是否还和以前一样?是否觉得下“血腥暴力”的结论太过峻急了一点?也许应该再想一想,再考虑一下?因为传世的经典,写的都是人心,都是人性,都是人生,是人间百态,而这些往往很难一眼看清了。
《水浒传》正是写人、写人性、人生和教你如何安生立命的大书,这样的书真的很难一下读懂。
而我想,越来愈多的人开始自己重读经典,也带着自己孩子一起重读经典,原因就在于此——名著永远不过时。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水浒传》配得上各个时代人们一次次的重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