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题二-自我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题二-自我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作者: 亲爱的禾然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20:46 被阅读0次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题二-自我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一、武志红关于自我的五个衡量维度

    自我的稳定性、自我的灵活度、自我的疆界、自我的力量和自我的组织力。

    自我稳定性,讲的是在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能保证“我”不崩塌;

    自我灵活度,讲的是关系中,如何能敏感地觉知到“你”,并调整“我”。

    自我力量,是“我”的事;

    而自我疆界则取决于对“你”的感知,即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自我组织力,讲的是抗压力,特别是,自我崩溃后,一个人能否,和以多快的速度重新组织起一个新的自我。

    这五个维度中,稳定性、灵活度、疆界和组织力都可以变化,而自我力量似乎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东西。不过,这也纯属武志红个人判断。

    二、三位心理大家的自我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这三部分组成。本我是先天本能欲望,遵循享乐原则;超我是道德规范,遵循道德原则。本我和超我是冲突的,自我在其中做协调,遵循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自我,英文是ego,对应的是提摩西·加尔韦的自我1,即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

    本我,也可以视为“内在小孩”,而超我,则可以视为“内在父母”。但相对而言,本我和超我的概念,比“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解释范畴要大一些。

    2.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说,“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而要理解一个人的“我”,就需要理解这个人的体验所发生的“现象场”。

    现象场,即一个人的体验和体验发生的时空背景的结合。我常说的一句话——成为你自己,也是罗杰斯的概念。

    3.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自我理论

    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的学生,但却和祖师爷的观点截然相反,他认为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提供抱持性环境,让孩子的本我得以滋养,这样孩子会在成为他自己的同时,也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温尼科特和罗杰斯有同样的结论——成为你自己。

    不过,所有的精神分析大师都懂得人性的复杂,他们不会像人本主义学家那样认为人性善,所以这两个“成为你自己”,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认为,学心理学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神智正常的人,而是为了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是人性的两大驱力。因快感中心的变迁有五个发展阶段:

    口欲期,1岁前,快感中心在口腔部位,这一阶段需要发展出基本信任,也就是一个人由衷地相信,外部世界是愿意满足他,让他吸收养分的。

    肛欲期,1岁到3岁,快感中心在肛门部位,这一阶段需要发展出基本自主感,孩子发现他可以基本按照自己意愿,去控制大便,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创造物,也将影响他对自己以后各种创造物的态度,我认为这其实也是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

    性器期,3岁到6岁,这一阶段孩子发展的是竞争性与合作精神,也是超我形成的关键时期。

    潜伏期,6岁到12岁,开始变得对同性更感兴趣,这一阶段特别要学习的是和同性伙伴的合作关系。

    生殖期,12岁到20岁,也即青春期,性能量和攻击能量都爆炸般呈现,青少年开始真实地学习,如何合理地展现自己的能量。

    围绕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有两种经典的心理学现象:固着和退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说,一个人的心理按照阶段的顺序发展,有正常的向前发展,也有对应的障碍。常见有两种就是固着和退行,而这两种现象在口欲期最容易有体现。

    固着(fixation),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得到的满足太少或太多,都会导致这个人的性心理固着在这一阶段。也就是说这个人发展停滞在这个阶段,这个人会持续地寻求这个阶段的满足方式。

    退行(regression),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高级阶段受到了挫败,就会退行到低级阶段,去寻求低级阶段的满足。

    四、成为你自己

    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驱动力来自于认可的评价体系,遵循内在评价体系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遵循外在评价体系看重的是外部的评价、认可等。使用外部评价体系时,谁控制着指标体系谁就控制着你。

    2.滋养精神胚胎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精神胚胎发育的养料是感觉。并且,精神胚胎会自动指引一个人去做事情,所以孩子们的自发行为,都有深意。

    如果父母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孩子身上,否定孩子的感觉,就是破坏了孩子的感觉,也破坏了孩子和事物直接建立关系的能力。

    3.真自我和假自我

    真自我,是一个人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我,是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温尼科特认为,真假自我,是从婴儿期就开始构建的。当抚养者愿意以婴儿为中心养育时,婴儿就会开始形成真自我;当抚养者要婴儿遵从抚养者的意志时,婴儿就会构建出假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题二-自我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e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