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刘同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孤独
偶然间和一位老同学聊天,这位朋友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公司一呆就是三年,听说位置很偏僻,周边环境也不怎么好,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会来这个城市的时候,他告诉我:
因为这里没有朋友。
我纳闷了,哪有人是为了寻找孤独而工作的,我不信,接着问了下去:“你不会是失恋了吧?那你放假一般干嘛?”
“没失恋,感情好着呢,在家呆着,哪也不去。”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了?”
“是的,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人是群居动物,从远古时代至今全部如此,所以我们一般会认为人是害怕孤独的,这是和基因分不开联系的。
可是要说享受孤独,这事也能说过去,成大事者,必然是孤独的,这一点在过往的课本里已经被无数次验证,可以说得上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拿文天祥举个例子,他在狱中坚持写作,《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但这样的人物少之又少,你不是作家,没必然憋大招;你不是学者,你没必要闭关;你不是王重阳,你没必要修炼神功。
与其说现代人没有成功的基因,倒不如说没有成功的需求。
马云有钱,他一年300多天都在飞机上,每天见十几个不同的人,要和政府打交道,要和一大堆精明的商人打交道,他的大脑永远在接受信息,而且需要不停运转。
他也没想到他会离在杭州有个房子,有个车,每天钓鱼、高尔夫这样的生活越来越远,至少不会让他背负着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家庭幸福。
俗话说保暖思淫欲,你会发现这个年代强调个人奋斗能吸引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少了。
那么,你既不想成功,也不想走进人群,为什么你还要选择孤独呢?
你为什么选择孤独?
其实在大城市,可以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单身的人特别多。
这当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但不得不说,我们灵魂最需要的纯真交流越来越少了。嬉闹、日记、彻夜长谈——这些亲切的表达方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如果是互联网带来了革命,那它也同样带来了大量的孤独,虚拟社交、直播、线上课程、群聊每天充斥着你的生活。我们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
但这并非我们选择孤独的理由,而是一个现象——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自己的事情越来越多,快感越来越丰富。但在察觉别人的心境上,我们往往都很粗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选择被生活,选择被琐事和工作沉浮的时候也注定了我们不能正视别人的烦恼,谁不是一边被生活推着走,一边让自己内心强大,一边再去体谅他人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被理解,被认同,都需要最纯粹的交流,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不存在交流的个体是都恐惧的,所以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觉得自己是被弃的孤儿。
阿何说,经历的越多,期待值便越高,便越难找到惊喜。
所以,好看的电影越来越少,好吃的餐馆越来越难找,好玩的事情越来越稀罕,我们越来越难感到开心。
我依稀记得,初中时《霸王的大陆》这个小霸王游戏都能让我玩上好几个暑假,但现在的苹果应用商店我都懒得点开。
且不说小时候玩泥巴时的单纯和快乐,但至少那个时候你还不懂什么叫孤独吧?
习惯了喧嚣和浮躁,便不能适应孤独。
孤独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老早就在课本里看到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与世无争。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并不认同他所谓的“归隐”。
打个比方,富二代工作累了,拿着几百万去乡下买了个别墅,每天吟诗作对,钓钓鱼,看看海,喝喝茶,采菊东篱下,悠然下馆子。
如果这也叫归隐和享受孤独,那中国大部分的农民都在归隐,创造粮食自给自足,还能创收财富。
不过后来我就不那么想了,正如我在上文提到的,习惯了喧嚣和浮躁,便不能适应孤独,因为孤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期待值,换而言之,幸福的阈值被降低了。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是这样形容期待值的:
当我们作出有益选择的时候,腹侧纹状体释放多巴胺,提高我们对情绪的感受能力,使我们感受到兴奋。
Kuss 和 Griffiths 在2012 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成瘾性药物,会阻塞多巴胺受体,使它接收不到多巴胺,从而刺激大脑大量分泌多巴胺。这些多余的多巴胺聚集在神经突触间,会导致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长期重复这个过程,神经细胞就会适应这种状态。一旦停止摄入药物,神经细胞适应不了低水平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
如果把我们的现代生活比作抽烟,那么孤独就是戒烟,只是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戒断反应。
再回到前面这个例子,我在第一时间听到那个朋友选择孤独的时候,还是比较震惊的,在过去的影视题材包括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孤独,多半是生活受到挫折,或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判断机制里,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
我们通常会在记忆中搜寻关于这个事情的实例,如果你轻易就找到了实例,那你就会把这件事判断为大概率事件,而不会第一时间去搜索论文或者调查数据。
这也叫“可得性(availability)启发”,即“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这是一种常见的偏见。
换而言之,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判断别人的生活的,无独有偶。你不爱足球,便不会谈论国际米兰;你不懂文学,便不会谈论罗曼罗兰。
你听说孤独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你却觉得孤独特别痛苦,因为你一直在逃避孤独,却没有意识到,其实你想要的不是恐惧,而是内心深处的宁静。
我们经常在文学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
一个人的状态挺好的,想看书了就看书,累了就睡觉,想吃啥就吃啥,不想联系谁就自己安静一阵,出去旅行或是宅在家怎么都好。对爱情最好还是保持点儿洁癖,不要随便开始,不要急着妥协,真正值得的东西都不会那么轻易。珍惜还可以单身的日子吧,不介意孤独,比爱你舒服。
如果你把它当鸡汤来读,是没有问题的。不管它有没有道理,也不管一个人到底孤不孤独。等你真的安静下来,一个人坐在空旷的房间,桌上放着白色的茶杯,捧上一本书,再留意自己的呼吸,你会发现,孤独和幸福,只是一念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