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九月四号凌晨两点左右,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急诊科接到从宁远120送来三名因煤气爆炸受伤的一家三口,据病人家属说家中有一罐备用煤气,因打火机从高处掉落在地上,而引起的煤气爆炸,可能是因煤气泄露引发的,具体原因还未落实,尚在调查当中。由于病人烧伤面积大,生命体征尚未平稳,目前病人都已送入我院烧伤科进行下一步治疗。

类似的例子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很多,每年送入我院治疗的烧伤病人也是不计其数,大多原因都是因煤气泄露而导致的爆炸。现在家中大多数都是使用煤气,而有许多的家庭,基本每年每月都很少有会主动去检查煤气的安全,这也间接导致危险的发生。
据燃气爆炸微信公众平台去年收录统计的燃气爆炸新闻有814起,其中室内燃气爆炸新闻540起,室外燃气泄漏及爆炸新闻274起。共造成80人死亡、928人受伤。2018年平均每月有65起燃气安全事故发生,8月份为燃气安全事故数量最高的一个月份,当月共发生87起燃气爆炸事故,当月平均每天有近3起事故发生。



煤气爆炸是因煤气的瞬时燃烧并产生高温、高压的冲击波,从而造成强大的破坏力,而引发煤气爆炸的原因有以下:

1、产生煤气爆炸的原因:
(1)煤气来源中断,管道内压力降低,造成空气吸入,使空气与煤气混合物达到爆炸范围,遇火产生爆炸
(2)煤气设备检修时,煤气未吹赶干净。又未做化验,急于动火造成爆炸。
(3)堵在设备上的盲板,由于年久腐蚀造成泄露,动火前又未做试验,造成爆炸。
(4)窑炉等设备正压点火。
(5)违章操作,先送煤气,后点火。
(6)强制供风的窑炉,如鼓风机突然停电,造成煤气倒流,也会发生爆炸。
(7)焦炉煤气管道胶设备虽然已吹扫,并检验合格,如果停留时间长,设备内的积存物受热挥发,特别是萘升华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范围,遇火同样发生爆炸。
(8)烧嘴不严,煤气泄露炉内,点火前未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
(9)在停送煤气时,未按规章办事,或者停煤气时,没有把煤气彻底切断,又没有检查就动火。
(10)烧嘴点不着火,再点前对炉膛未作通处理。


2、煤气爆炸的预防:
(1)送煤气前,对煤气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须用蒸汽或氮气赶净,燃后用煤气赶蒸汽中氮气,并逐段做爆发试验,合格后,方可送给用户。
(2)正在生产的煤气设备和不生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可靠断开,切断煤气来源时必须用盲板。
(3)对要点火的炉子需用严格的检查,如烧嘴开闭器是否关严,有否漏气,烟道伐门是否全部开启,确保炉膛内形成负压,方可点火。燃后稍开煤气待燃着后,再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如点着火又灭了,需再次点火时,应立即关闭烧嘴伐门,对炉膛内仍需作负压处理,待煤气吹扫干净后再点焱达煤气。
(4)在已可靠切断煤气来源的煤气设备及煤气管道上动火时,一定要经检查、化验合格后,方可动火。对长时间未使用的煤气设备动火,必须重新进行检测,鉴定合格方可能动火。
(5)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应保煤气的正常压力,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同时要有防护人员在场。
(6)凡停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及时处理残余煤气,直到合格。
(7)煤气用户应装有煤气低压报警器和煤气低压自动切断装置,以防回火爆炸。
(8)检修后投产设备,送煤气前,除严格搂标准验收外,必须认真检查有无火源,有无静电入电的可能,然后才按第一条的规定送气。
(9)停、送煤气时,下风侧一定要管理好明火。



3、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1)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并迅速把煤气处理干净。
(2)对出事地点严加警戒,绝对禁止通行,以防更多人中毒。
(3)在爆炸地点40米之内禁止火源,以防止着火事故。
(4)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未检明原因之前,不准送煤气。
(5)组织人员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6)煤气爆炸后,产生着火事故,按着火事故处理。产生煤气中毒事故,按煤气中毒事故处理。
通过此案例,我以为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意识应始终牢牢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安全就是生命。在日常工作当中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且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仅要自己注意安全,而且要提醒周围的人都应该要注意,不能忽视安全,麻痹大意,否则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时刻牢记安全,紧绷安全之弦。安全无小事,防微杜渐是关键,安全不是面子功夫,而是要落到实处;安全,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真正行动,安全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了大家,所以谨记安全,为了你我,为了大家,筑起一座思想、行为和生命永远不倒的安全长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