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悲、可叹的“三良”

可悲、可叹的“三良”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09:22 被阅读0次

    咏史

    三国·魏王粲

    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殁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赏诗·观史学文】

    公元前621年(周襄王31年),秦穆公去世,秦康公即位。秦康公依照他父亲秦穆公的遗嘱用177个活人殉葬。其中,有姓子车的三兄弟奄息、仲行、鍼虎。子车氏三兄弟曾跟随秦穆公南征北战,功名显赫,且都有百夫不当之勇,被国人誉为“三良”。针对三良殉葬一事,历朝多有吟咏。人殉制度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罪恶本质的反映,在君权统治下,不仅普通百姓的生命被视为儿戏,就连为统治者立下汗马功劳的贤才良将也不能幸免。这固然是人才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但是,对人才的戕害同样让统治者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除《诗经·秦风·黄鸟》诗外,王粲这首《咏史》诗是咏“三良”较早的一篇。诗人在某种程度上控拆和批判了秦穆公惨无人道的暴虐行径,同时又宣扬了君命不可违的忠君思想。既描述了“三良”家人痛不欲生的场景,揭示了“三良”的悲剧命运,又站在忠君的场歌颂了“三良”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慨。显然这种矛盾的心理,决定于他的时代和阶级地位。汉献帝西迁,王粲依附荆州刘表。刘表死后,归曹操,任丞相掾,后官至侍中。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是不可能彻底的站在正义的立场评价秦穆公殉葬一事的。

    “自古”一句,意思是说在很早以前是没有殉死这一说的,这是通达明理的人都知道的。既然如此,一代霸主秦穆公为什么还要以人殉葬呢?诗人曲折含蓄地批评了秦穆公,指出他并不是通达开明的君主。诗人说“自古无殉死”,那么殉死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一点史书并无确切记载,但也可大致肯定在三代末期。

    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奴隶主死后为了在阴曹地府仍然奴役别人、享受欢乐,往往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奴隶陪葬。在奴隶社会里,这种惨无人道的现象是合乎“礼仪”的。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习惯于在人死后随葬一些工具、武器以及死者生前所爱好的用品;到了奴隶社会,奴隶常常被杀死或活埋,作为奴隶主的殉葬品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常用妇女作为殉葬品。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载,西汉时有一亲王和一些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们去游猎掘墓,发掘出周幽王坟墓中有100多具女子尸骨,“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在殷墟中也发掘出许多殉葬的尸骨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

    人殉制度最严重最残酷的是秦代,据《史记秦本纪》:“二十年前677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这是有文字确切记载的秦人殉制度的开始。接着就是秦穆公的包含子车氏三兄弟在内的殉葬。而秦代规模最大、最残忍的殉葬莫过于秦始皇。他生前在骊山为自己建造陵墓,陵墓修成后,担心修建陵墓的工匠泄密,还未等他们走出来,就下令关闭了墓门,3000多名工匠无一率免。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又下令后宫无子女的妃妾宫女一万多人全部生殉在始皇陵中。

    “惜哉”句,意思是可惜呀秦穆公,你杀掉“三良”毫无意义。一个“惜”字既指责了穆公的昏庸,又表达了对“三良”的同情。但是这种指责是不猛烈的,这种同情也缺少坦诚。结发,可有两解。一种是束发,指年轻的时候。意思是说从很小的时候子车氏兄弟就侍从在穆公左右;另一解是夫妻。《文选》载苏武诗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诗用“结发”形容子车氏“事明君”,强调关系亲密。既然很小就和秦穆公在一起,又像夫妻般亲近,当然所受恩惠难以计数了。而感情到了这份上,“明君”死了,又怎能独自苟活于世呢?这四句层层深入,作者有意强调“三良”所受恩惠之多,从而给读者造成“三良”有感于君臣恩义自愿赴死的错觉,实际上美化了统治者丑恶的灵魂。

    “妻子”以下四句,诗人笔锋一转,细描了“三良”的亲人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痛不欲生的情景。诗人紧接着说:“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那么“三良”为之不移的“志”是什么呢?显然是忠君思想。至此,诗人打出了忠君的旗号。

    “同知”句,意思是子车氏兄弟也知道秦穆公让他们殉葬有些过分了,但是为了君臣之纲常,为了君臣的恩义,他们也只能义无反顾地选择死亡了。“同知”两个字,说明子车氏已经对殉死一事有了看法。但又能怎么样呢?记得有一次秦穆公曾经在酒宴上问子车氏,如果有一天他死了,他们是否愿意同死。这实际上是“君叫臣死”,那么臣“焉得不相随”呢?所以什么也别想了。

    “生为”两句,是诗人的赞叹之语。子车氏为忠义而死,是忠君之举。他们活着的时候是驰骋沙场的百夫之首,死了的时候是壮士的楷模。诗的前面说“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这里又说:“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足见诗人的矛盾。

    “黄鸟”两句,借用《诗经·秦风·黄鸟》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 “三良”的爱戴与同情。该诗一唱三叹,呼天抢地,深切感人。全文如下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鋮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与王粲同朝的阮瑀,师从蔡邕,建安年间,被曹操聘为军谋祭酒,后为仓曹掾属。他也写过一首咏史诗,咏三良事,内容形式主题与王粲诗相似。其诗如下:“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忠臣不违命,随躯就死亡。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学习词典】

    〔殉死〕即殉葬。古代常用活人或器物从葬。《礼记·檀弓下载:“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此指用人殉葬;又《宋史·贾似道传》:“(似道)闻余玠有玉带,求之,已殉葬矣。”此指用玉带殉葬。诗中特指用活人殉葬。

    〔达人〕指开明通达事理的人。《左传·昭公七年》载:“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孔颖达疏:“谓知能通达之人王勃《滕王阁诗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秦穆〕秦穆公(?—前621年),春秋时秦国国君,名任好。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被晋军击败。转而向西发展,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为“春秋五霸”之一。

    〔结发〕束发,指初成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

    〔良不訾)良,实在。訾,同“赀”,计算。如所费不赀,即花费的没有数量,难以计算,表明花费之多。

    〔临殁〕临,面对。《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里也可当“到”讲。殁,死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临殁,即临死的时候。

    〔要〕同“邀”。这里指穆公对康公下的遗诏。

    〔当门〕靠着门,指在家中。

    〔路垂〕路边。垂,古通“陲”。

    〔绠縻〕绠,汲水用的绳子。縻,牛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人生各有志]《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

    〔剧〕剧烈,艰难,形容程度之深,有过分的意思

    〔黄鸟〕《诗经·秦风》中的篇名。《毛诗·黄鸟》诗前小序说:“《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

    三国·魏 曹植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赏诗·观史·学文】

    建安十六年曹植从军征马超曾经到过关中,这首诗可能是他凭吊秦穆公墓时写的。其语言风格、形式及对三良殉葬一事的态度基本上与王粲《咏史》诗相同。他一方面指出三良从葬是忠义之举,另一方面又说明他们遭遇的悲剧性,这种矛盾的心理决定了他对殉葬制度抨击的不彻底性。

    诗人开宗明义,开头就说功名不是三良所要追求的目标,三良所要追求的唯有“忠义”,从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为臣之道。正因为三良追求的是“忠义”,所以在秦穆公死后,他们都自杀殉葬。自残”二字,把秦穆公命令三良殉葬说成了是他们自愿的行为,这样显然合乎三良的“忠义”追求,却美化了统治者的暴虐行径,掩盖了人殉制度的罪恶。

    “生时”两句,即同甘苦共患难之意。生时等荣乐,表明秦穆公在平时能够善待子车氏三兄弟,也就是王粲诗中说的“受恩良不訾”。既然活着的时候能够共享荣华富贵,一旦秦穆公死了,那么作为臣子的子车兄弟“焉得不相随”呢,看来唯一的一条路只能是“既没同忧患”了。

    “谁言”两句,意思是谁说捐躯是容易的事呢,舍生取义实在是很难的。这是诗人的感叹语,用以引|起下文。揽涕登君墓,“三良”泪流满面一步一步登上穆公高大的陵墓。“揽”字用得十分传神,形容眼泪之多,悲伤之剧。这眼泪是为谁流的呢?为穆公?为自已,抑或是兼而有之?读者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站在墓穴冢圹的边缘,想一想自己叱咤风云的战绩,想一想昔日与穆公及群臣的豪奢生活,看一看深幽昏冥的墓穴,忍不住要仰天长叹。“叹”字是“三良”真实情感的流露,这里包含了王粲诗“同知埋身剧”的意思。诗人用一“叹”字表达了他对秦穆公用人殉葬的不满。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增强了读者对“三良”悲剧性的认识。

    纵览全诗可以看出这首诗与王粲《咏史》诗又略有不同。王诗中一条重要的内容就是宣扬了“忠义”思想,但是全诗二十句一百字,却无一提到“忠义”二字,而是通过美化君臣关系来表达臣子追求“忠义”的必然性。曹诗则完全不同,他开篇就点明了“自残”,这就削弱了对穆公的批判程度,从这一点上来看,他的诗没有王诗深刻

    另一方面王、曹二人都描述了“三良”与穆公的关系不同一般,王诗说:“受恩良不訾”,曹诗说:“生时等荣乐”。但是曹植用大量的笔墨从“三良”自身的角度描写了殉死的悲哀与痛苦,寄寓诗人深切的同情。因为诗人写出了“三良”自身的反应,即“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这实际上更加让人对所谓的“忠义”产生怀疑,从而巧妙地批判了封建王朝所提倡的忠义思想。作为一代帝王之子,这是难能可贵的。而王诗则通过对“三良”妻子、兄弟痛不欲生场面的描写,反映了人殉制度的残酷及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这点看,二者可以说异曲同工。

    第三方面王诗提出“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的观点,这实际上肯定了“三良”的行为。因此比曹诗批判人殉制度的力度就更弱了

    【学习词典】

    〔下世〕借代人死。李善注引《列女传·柳下惠妻》:“诔曰:‘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吁嗟惜哉,乃下世兮。”

    〔自残〕自杀。李善注:“贾逵《国语》注曰:没身为残。

    〔揽涕登君墓〕揽涕,指收敛眼泪停止哭泣。登君墓,三良登上秦穆公的陵墓。登,说明陵墓高大。

    〔临穴〕临,指哭吊死者。《左传·襄公十二年》:“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穴,冢圹。

    〔长夜〕人死后灵魂归往阴曹地府难见天日,所以用“长夜”讳言人死。

    〔黄鸟〕见王粲《咏史》诗。

    〔哀哉伤肺肝〕形容伤心至极。《礼记》:“亲始死,恻怛之心伤肾、干肝、焦肺。”

    咏三良

    晋陶渊明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买,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赏诗·观史学文】

    与王粲、曹植的诗相比,这首诗表现手法更为细腻,观点更为鲜明,充分体现了诗人“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词兴婉惬”的风格。(引语见钟嵘《诗品》)。

    第一句用“弹冠相庆”的典故,交待了子车氏兄弟三人特殊的身份,即他们不是普通的布衣百姓,而是身居要职的官员,是统治阶级的成员。“但惧时我遗”是心理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三良”初登高位时忐忑不安小心谨慎的心情。正是有这种心理在作怪,才导致他们在行动上殷殷勤勤尽心尽力。即便如此,仍然担心自己做得不周到,不知道哪一天会触怒龙颜。这里诗人通过细微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告诉人们“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从而也说明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君臣关系不可能是平等的。

    “忠情”两句,意思是说子车氏兄弟恪尽为臣之道,用心良苦终于得到了秦穆公的恩泽,受到了他的宠幸。“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是子车氏兄弟“为君所私”的具体化,也是王粲诗“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和曹植诗“生时等荣乐”的具体化。

    “箴规”四句,写“三良”遵命从死。据《史记正义》引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可见“三良”在穆公生前就曾许诺言,答应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也许是他们酒后激动一时脱口而出,也许是出于阿顺奉承的敷衍之语,也许是一句戏言,然而君无戏言,自打他们乘通津之日起,就已决定了其悲剧的命运。“厚恩”句,意思是“三良”也承认他们受到穆公恩惠之多,但是

    “厚恩”再“厚”与生命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三良”从死并不是由于他们想报恩,而是因为“君命不可违”。这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是力夺千钧之语,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殉葬制度的罪恶之源。

    “临穴”两句,意思是说站在墓穴旁不要再迟疑了,为了君臣之义而死是我所希望的。这是退步之语,既然不可避免要死了,何不慷慨赴死,或许还能成就忠义之名呢。最后四句,通过对荒冢荆棘丛生凄清冷落景象的描写,对《黄鸟》之歌的引录,表达了诗人对“三良”的缅怀和同情之意。

    在这首诗中虽然诗人也承认“厚恩”施于“三良”,但是一句“君命安可违”道出了以秦穆公为首的统治阶级确立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对以“三良”为代表的臣民所进行的奴役与迫害,从而打破了秦穆公与三良交情深厚的谎言,揭露了殉葬制度的罪恶本质。

    【学习词典】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准备出仕为官。语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王吉,字子阳,故称王阳。贡公,即贡禹,王吉的密友。成语“弹冠相庆”源于此。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管仲),则三子者(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乱国之臣)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乘通津〕津,渡口。通津,重要的渡口。乘通津,指在重要的渡口乘上了船。比喻占据要职。

    〔时我遗〕即时遗我,被时代潮流所遗弃,犹言不合时宜。

    〔文舆〕文,通“纹”,花纹。與,指车箱,借代车子。《老子》:“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文舆,指用各种花纹饰品装饰的车子。这里特指秦穆公坐的车。

    〔丹帷〕丹,红色。帷,帷帐。这里指秦穆公的寝居之所

    〔箴规〕劝谏之言。

    〔罔惟疑〕无所疑。

    〔良人不可赎〕语本《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泫然〕涕流貌。

    咏三良

    唐柳宗元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赏诗·观史学文】

    唐宪宗时,政治家王叔文掌权,在政治经济上实施变革,柳宗元是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王叔文改革因为遭到守旧派的攻击,仅仅历时140多天就告失败。王叔文遭到杀害,革新派的其他成员也受到贬黜,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首诗借古讽今,对杀害王叔文及迫害“八司马”(饶州司马韩晔、虔州司马韩泰、台州司马陈谏、永州司马柳宗元、朗州司马刘禹锡、连州司马凌准州司马程异、崔州司马韦执宜)的唐宪宗及守旧势力派进行了谴

    责和声讨。

    与前几首咏史诗相比,这首诗内容最丰富、观点最进步,最具战斗性,体现了唐朝咏史诗不同于早期咏史诗的特点。

    “束带”一句表明子车氏兄弟特殊的身份。也就是陶诗中所说的“乘通津”之意。顾盼流辉光,即“顾盼生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余粮,马多剩草,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及。”这一句生动地描画了子车氏兄弟身居高位、享受荣华时得意非凡、光彩照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是他们并不是阿谀谄媚之徒,虽然“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但是赢得忠义之名,却非靠尽心尽力不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追随秦穆公南征北战,立下无数赫赫战功。“一心”两句,意义在此。他们的“忠信”不是愚忠愚信,他们的“恩义”也不是靠谄媚奉承得来的。而是靠实干换来的,可谓皎如霜雪,天地可鉴。

    “生时”四句,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君臣关系融洽,仿佛一个人似的,现在秦穆公死了,又怎么能分开呢?看来只有把“猛志填黄肠”了。在此诗人也强调了“三良”与秦穆公的君臣恩义,其目的一是照应上文“明后”,以表达期待明君的愿望;二是用以反衬秦康公的昏昧,以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

    “殉死”两句,是说殉死是不符合“礼”的,何况用国家的贤才良将殉死呢?显然是更不应该了。齐国大夫陈子车死后,他的妻子与人商议要让人殉葬。陈子车的弟弟知道后坚决反对,他认为用人殉葬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并说如果非要用人殉葬,那么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逝者的妻子和宠臣了,于是陈子车的妻子放弃了用人殉葬的念头。事见《礼记·檀弓下》,其中有“以殉葬,非礼也”句,诗本此。

    霸基,霸业的基础。弊,破败。不振,不振作。更张皇,更,交替。晋、楚两国交替强大起来,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秦的衰微无疑与秦康公不重视贤才良将有关。诗人借以影射唐宪宗摧残人才的行径,告诫人们这种行径必将削弱唐王朝的统治。

    最后四句,意思是说人在病重的时候说的话容易糊涂不合本意,是不应该轻信的。像魏颗那样做是对的,应该效为准则。可是秦康公却没能像魏颗那样,以致于使他的父亲秦穆公蒙受耻辱。最后诗人义正辞严的提出声讨扌。有关魏颗的事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学习词典】

    〔束带值明后〕束带,穿着整齐,指公服。《论语·公冶长》:“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刘宝楠正义:“《说文》:束,缚也。带,系缭于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带,古代多指官僚贵族腰间系的大带。《礼记·玉藻》:“凡带必有珮玉。”也叫绅,《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那曷疏:“以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这里指子车氏兄弟做官。值,正赶上。明后,指秦穆公。

    〔顾盼〕因得意而左顾右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少年恃其刚悍,顾盼自雄,视乡党如无物。”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八:“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陈力〕贡献力量。语本《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班彪《王命论》:“英雄陈力,群策必举。”

    〔鼎列〕鼎,古代一种炊具,圆形,三足两耳。鼎列,即鼎立,像鼎的三足那样。

    〔款款〕诚恳、忠实。语本《楚辞·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王逸注:“志纯一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款款之愚。”

    〔闭幽隧〕闭,关闭。这里指埋葬。幽隧,很深的墓穴。

    〔黄肠〕古代的葬具。用木黄心在棺柩外密密的积选起来所以叫黄肠。谢惠连《祭古冢文》:“黄肠既毁,便房已颓。”

    〔魏氏言有章〕魏氏,魏颗。晋国魏武子的儿子。章,条理。

    〔从邪陷厥父〕从邪,听从不正当的话。指秦康公听从了他的父亲穆公的话,让子车氏殉葬。陷,陷害。厥父,你的父亲。厥,乃。

    〔讨彼狂〕讨,声讨。彼狂,那个狂人。借秦康公影射唐宪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悲、可叹的“三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gx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