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培训结束了,以下是初步反思。
一、教谁?谁教?
教谁?儿童,儿童是我们教育的对象,落实核心素养,生活就是教育。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所以我们不能现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儿童必须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都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进行教育。所以平时的备课中要求我们不仅背教材,渗透课标学习,更要认真的分析学情,学生的思维难点。谁教?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担当。实现立德树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就像耿老师所说,关注自身成长,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明确指出了,教师实现二次成长的五个要素。
1.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2.教学反思是二次成长的关键。
3.克利研讨12次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4.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5.论著是教师专业生涯的重要台阶。
二、教什么?怎样教?
1.教什么?
想要明确“教什么”,我们这样答:有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自己。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教?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而且要根据学生要通过什么样的实践去做。新课标要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那么我们就要弄懂什么是核心素养?崔允漷老师是这样总结的,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刘老师通过以下几点让我们更加透彻的去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
(1)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2)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
(3)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4)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课堂上,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学科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让他们领会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怎样教?
怎样学就怎样教?耿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教学,都要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运用评价机制通过观察、访谈、测验、作业的形式去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
以上简单反思,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要做一位成长型且有智慧的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和学生的相处中来,从课堂反思中来,从读书中来,从和专家的对话中来。从对生活的感知中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