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选自插画师 Davide Bonazzi 作品)
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新的词叫做“有框青年”,指的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被生活压力和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住的中青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的包袱越来越重,牵挂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进入社会之后,开始慢慢了解世界的残酷,明白自己所拥有的是多么来之不易,所以轻易不敢折腾,以及放任自己。
从高中那会儿起,我就特别羡慕玩艺术的人,画家、音乐家、书法家,在我心中他们这群人有一种高大的形象,放飞自己,向往自由,正如BEYONG的《海阔天空》中有一句歌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遵行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实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们都是自由人,都是无框的,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就此我曾在日记本上写上了一句话“桀骜不训爱自由”当成我的人生信条。
大学毕业后,朋友们各奔东西,开启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平常也会一起聊天吐槽种种生活的不易,即操劳又苍老,真是亚历山大。
想起之前看到朋友圈里一个人讲:“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也许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追求。”这个时代是什么呢?
它是无数潜行的逻辑与规则组成的共同体,是我们生活的“框”。它让我们行走在看似可以选择实际无路可退的未来。房,车,贷,伴侣,小孩,赡养老人,人生的每一个节点似乎都有永远精准的指向牌,让我们一个个变为“有框青年”。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高中学过的一篇文章《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章人设——别里科夫,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
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以此来抵御自己内心对封建专制政权的恐惧。
文章里的人设和现在这个标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个人觉得这是文学停滞不前的表现,我们总是用现在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去从新定义解释一个现状,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种生命力,这也体现了社会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
回到正题,生活的种种,让我开始怀疑我原有的感知,顿时把我心中的大树刮倒。困惑、焦虑、迷茫,这些都是我内心真实写照。开始在询问自己如何去面对这些条条框框?拷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选择突破还是忍让妥协?
理想无框,现实有框。生活会让你不断去做选择,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之下,通过自己的权衡,你因此舍弃更不重要的,你因此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
我突然觉得我内心的树没有刮到死去,而是获得了一次重生,我相信有一天他会长成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