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选自插画师 Shintaro Ohata 作品)
前几天和一个同事聊天,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平时下了班回家,都做些什么?同事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他说下班之后喜欢看书,让自己心神平静,坚持看书让自己思维逻辑清晰,很理智。
我们大多数人平时下了班之后,可能都是抱着个手机刷抖音、玩游戏,不知不觉都十一二点了,洗洗就睡了。一天天这样轮回,慢慢的我们在丧失一种思考能力,变得很麻木、从众,这样下去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很多危机,可能会在社会整体的压力环境下,迷失自己。
也可能有部分人会关注一些实事热点、微博热搜、微信订阅号推送等等,碎片化网络化的阅读可能会有思考,但都是零散、片面、浅显的。
这样的一种状态,会让自己产生错觉,觉得自己在思考,或许是停留在大脑本能的浅度思考,这样其实比丧失思考更可怕。
**也有少部分人会保持深度思考的,热衷于某本书籍、某个纪录片,看完之后会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见解。当这样的一种积累得到质变以后,他可能会跳出一个层次,得到更高的一种智慧,精英与底层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 同,以及对存在事物刨根问底的思考层次。
比起什么都知道我更喜欢一无所知,前段时间回家,在火车上一个小男孩突然流鼻血,旁边的奶奶和爸爸赶紧叫小男孩把头仰起来,急急忙忙在找纸巾。**
看到这个情景我倒是有点心塞,对面坐的小女生,很专业的对他们说,流鼻血不能仰头,血液倒流会让鼻血顺着鼻腔或是咽喉流到喉咙,进入食管和胃,引起不适、恶心。如果出血量比较大,还有可能流入气管,引发窒息。
我在心里为小女孩打call!我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大人们爱说“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是人们解决事物的方法,是依赖以往的陈旧经验。一件小小的事情告诉我们要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这样才能吸取最好的想法并批判性地分析它。
一个人要想保持思维常新的状态,一定离不开“始终学习”的习惯。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在慢慢开始培养自己一些习惯,
阅读一些复杂文章和书籍,原版文字它有一种最原始的温度,拍成电影、电视剧,或者网络一些低俗化的评论,等等这样层层过滤之后,其中还惨杂很多个人情绪,这样获得的认知,真是味同嚼蜡,没有灵魂。
有意识地多读一些复杂的文本,自己从中挖掘知识点的底层逻辑,对内容进行分析、框架化,这既是更加系统有效的学习,也是对大脑的锻炼。
获得一些认知之后不放试着分享输出,用自己的方式去告诉教会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一次复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可以写成文章,或者进行总结归纳,分享给别人。慢慢的,你就会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反馈,获得充实的成就感。
愿我们每天都在开心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