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谋略之道
孙膑兵法:兵情

孙膑兵法:兵情

作者: 魏来已来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5:01 被阅读0次

[原文]
孙子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也。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前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阵之则辨,趣之敌则不听,人治卒不法矢也。弩者,将也。弩张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 招也] 将之用心不和得,犹不胜敌也。矢轻重得,前[ 后] 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卒轻重得,前兵犹不胜敌也。故曰,弩之中彀合于四,兵有功将也,卒也,□也,故曰,兵胜敌也,不异于弩之中招也。此兵之道也。(以下为散简)所循以成道,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

[译文]
孙膑说:如果想要明白用兵之道,去体会弩弓发射的道理就行了。箭就好比士兵,弩弓就如将领,用弩弓射箭的人就是君王。箭的结构是金属箭头在前,羽毛箭翎在后,所以箭能锐利、迅速并且射得远,现今用兵却是后重而前轻,这样用兵布阵,只能造成混乱,而去攻打敌军则会调动不灵,问题就在用兵的人不去效法射箭的道理。弩弓就好比是将领。开弓射箭时,弓把没有摆正,用力过强或过弱不能及时察觉,弓两端发箭的力量就不一致,即使箭头和箭尾的轻重是合适的,前后顺序也没有颠倒,还是不能射中目标。这个道理在用兵中也是一样,尽管士兵配置得当,但将领不和,仍然不能战胜敌军。如果箭头和箭尾的轻重得宜,前后顺序也正确,同时开弓时也把得很正,整张弓的发射力量也协调一致,但是射箭的人不得要领,不能正确发射,也还是不能射中目标。这就好比用兵时,士兵配五得当,将领也协力同心,而君王却不能正确使用这支军队,那也照样不能战胜敌军。所以说,箭射中目标的条件是箭、弩弓、射箭人和目标四项全都符合要求,而军队要战胜敌军,也必须士兵配五得当,将领之间同心协力,君王能正确使用军队。由此可见,用兵战胜敌军,和用箭射中目标没有任何不同。这正是用兵的规律。如能从弩弓发射之中悟出道理,就会领会用兵的规律,按这个规律去用兵,就能建立功勋,君王也能威名远扬

相关文章

  • 孙膑兵法:兵情

    [原文]孙子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也。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前今治...

  • 谋事在人,成败在于谋略

    俗话说,谋事在人。在我国,谋略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以前就诞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鬼谷子》、《太公兵...

  • 古兵法一览

    《奇门遁甲》:九天玄女《孙子兵法》:孙武《吴子兵法》:吴起《司马法》:田和《孙膑兵法》:孙膑《尉缭子》:尉缭《六韬...

  • 孙膑:军事思想,卓绝于人

    如果读过《孙膑兵法》,你会发现,孙膑其人军事思维,军事思想,卓绝于人,格外恐怖。 孙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练枪,如何排...

  • 孙膑兵法:奇正

    [ 原文]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玉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

  • 孙膑的兵法

    昨天晚上看了国家宝藏,还是很震撼的。那里有我最喜欢的戏曲,也有我最喜欢的人物孙膑,我佩服孙膑的智谋,不是纸上...

  • 嫉才是人之常情--经史合参品通鉴34

    孙膑与庞涓一起学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将军,自己估量才能不如孙膑,便召孙膑前来魏国,又设计依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在脸上刺...

  • 为什么有着四千多年兵法沉淀的汉人政权没能赢得抗蒙、抗清战争?

    首先承认汉族兵法兵法传承是厉害,例如:《孙子兵法》距今已经2500年了、当然还有一大堆兵书《孙膑兵法 》、《吴子 ...

  • 从相爱到相杀的一对好CP——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六孙庞斗智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 起初,孙膑和庞涓同学兵法,二人的师父是谁,史书无记载,世人多认为其同师于鬼谷子。 俗语有...

  • 资治通鉴

    孙膑与庞涓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供职时担心自己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诱使孙膑来到魏国,设计截断其膑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膑兵法:兵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ke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