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亡,每个人都会感到一丝恐惧,于是有很多人,会选择某些信仰,确保自己内心始终有一块安全的地方,始终有一个归宿,始终有一个美好的家园;适当而正确的信仰,能够让我们消除烦恼;可过度的信仰,同任何事情一样,只要超过了那个度,就势必成了反面的力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不可描述地下世界的恐怖,以免产生恐惧死亡的心理。我们内心应该持有那份美好的信仰,但绝对不要触碰黑暗谬误的那一面,因为那是对自己极其不利的,会影响我们当下美好的生活,会破坏我们的心情;也就是我们要正信,而不要迷信。
就像在人生中我们会碰到善良的人,也必然会遇到心怀不轨的人,要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要接受人性的两面;如果总是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不善之人”身上,甚至企图用自己的能量去感化那些冷血无情的人,只会自食其果,久而久之,势必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对于信仰也是如此,我们始终应该寻找积极阳光的那面,大胆去信仰这部分内容;同时,果断抛弃阴暗的那面,永远吸收对自己来说,有帮助有力量的精神食粮,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强大。
再来聊聊长寿问题,大家都想活得长久,“英年早逝”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意味着没有活够,就意味着亏损;但凡超过了四十岁,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任何时候走,都已经算是赚到了;对那些七八十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应该坦然,活着的每一天其实都是赚到的每一天;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已经到了中年,对“英年早逝”感到恐惧就是不理性。
再来看看财富问题,对于没钱的人来说,离开这个世界是损失最小的;相比较而言,那些拥有巨额财富,拥有豪宅名车,拥有显赫地位的成功人士,在生命最后阶段,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越会舍不得;因为最后,所有的一切,统统都得放下,统统都要归零,这对所有人都一样;那么,当然是拥有最少的,所要失去的是最少的;记得小沈阳有个小品,意思是,人生最为遗憾的是,钱还没花完,人就走了;当然可以仅仅把它当做是一个笑话,但何尝又不是一种人生智慧呢。
任何时候离开世界,都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如太阳东升西落,有如万物复归于大地,不要觉得有什么遗憾;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后,内心非常坦然,哪怕有机会生还也不选择逃跑;他认为,在老年结束生命,失去的无疑是生命中最为累赘的那段时间。
我们应该珍爱生命,享受当下的每一天;也要在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尽可能做对自己而言,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也就能够做到死而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