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作者: 王立铭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作者: 王立铭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5-18 00:11 被阅读0次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619]

。。ISBN: 9787513347679

。。内容简介 。。

1859年,生物进化的观念在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正式成形。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作为科学理论的进化论本身一直在进化,进化论思想也在持续地“外溢”到人类思想的各个角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熟悉几个和进化论相关的概念,不少人还习惯于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但不得不说,进化论可能是被人们误解最多、误用最多的科学理论之一。

进化论的正知正见是什么?它的前沿发展又有哪些?更重要的是,作为非生物专业的读者,为什么也要了解进化论?

答案尽在这本讲义里。作者王立铭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抽取出一套简洁的公理体系,并用它穿越40亿年进化历程,呈现了生命起源、增长、适应环境和形成复杂组织的关键要素和完整过程。

你会在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中,领悟生命世界给予人类生存的启示。你还会在进化论的“外溢”,也就是它对商业、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深刻影响中,了解这套复杂系统的独特性,掌握进化思维,指导你的行为与决策。

本书全面展示了生物进化论,对这个深刻影响人类思想的理论进行了严谨和深入的科学阐述。同时,作者用生动绚丽的笔触,描述了大量的生命进化的范例和场景,引人入胜。这40亿年的生命历程,是终极的传奇,其曲折与壮丽、宏伟与浪漫,让任何一首史诗相形见绌。本书在让我们了解生命的亿万年演进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看待自己,让我们知道人生中每天经历和感受的这一切,在本源上来源于何处。

——刘慈欣,《三体》作者

能够把复杂的科学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还能确保科学的严谨性,作者靠的绝不仅是语言的技巧,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应当缺一不可。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作者借助新近的前沿学术研究,精湛阐述了进化论本身的进化历史,继而探索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复杂关联,力图建立理解生命起源、适应与演变的整全性理论框架,最终揭示作为思维方法的进化理论对于人类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具有何等丰富启示。在一部行文晓畅、书名朴素的讲义中,作者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视野与雄心,远远超越了通常“科普读物”的意义。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野心勃勃但又异常谦逊的著作。作者以科普的名义写了一本讲义,不动声色地对进化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综合创新,厘清了整个学科的基础和脉络,描绘了这门科学的路线图。他的野心不止于此,这本书还试图打通进化论和社会科学的界限,让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种的进化和人类社会中众人的纷扰互相映照,互为启发。读完这本书,敬佩之余,我更坚信:未来,经济学的基础不再是牛顿体系的物理学,而是历久弥新的进化论。

——何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变量》作者

。。作者简介。。

王立铭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浙江大学教授,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

得到《生命科学50讲》等课程主理人,《巡山报告》专栏主笔,为公众长期追踪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

著有《笑到最后》《生命是什么》《上帝的手术刀》《吃货的生物学修养》等大众科学读物,作品曾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等图书大奖。

。。短评。。

#

「想要对抗进化的力量,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化本身。」(所以还能奢望人类什么时候体内能够产生对抗新冠的抗体吗?)科普性知识的书籍,信息密度很大。突然认识到地球上所有活物的唯一使命都是为了繁殖好沮丧啊,但朋友说那是物种目标,我们个体又是另一回事,好吧,释然一下。PS:不要被这个书名吓到,实际读起来还是很愉快的。

#

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任何人都可以读的懂。进化论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是地球上目前最厉害的成功学。

#

进化和退化不是一对反义词,进化并不等于进步

#

不得不说,得到的这本书真的是干货满满,不仅是在讲专业的知识,而且最可贵的是能够把这种专业的知识扩散开来,让我们从进化论的角度去看待更多事情,甚至说看待人生,看待世界。

#

对进化论的前世今生,关键因素,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发散应用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之作,也对《自私的基因》《盲眼钟表匠》等经典著作中的关键观点进行了讨论和自己的诠释,例如到底是“进化”还是“演化”?对于熟悉进化论经典科普著作的读者来说也是refreshing的阅读体验。

#

红皇后效应:你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生物进化“活在当下”的特征:在紧张的竞争和选择时刻,生命的着眼点永远都是此时此刻能够活下来,能够获得繁殖后代的机会。

至于最后呈现出的是怎样的一条进化途径,是向前、退后、还是原地转圈,生物并不关心也没办法控制。

人类社会也处于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当中,也受红皇后效应的影响,我们无法停下自我变革进化的脚步?

“不管后人如何看待历史,身处历史之中的人和事,只能根据当下的竞争和环境,自己自己能接触到的经验和教训,做出适宜于此时此刻的最优选择。”

#

我们现代人之所以能告别古典世界,成为现代人,进化论,是这种转变背后最重要的思想发动机。

进化论破除了人类特殊论,还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进化论一锤定音的告诉我们,这个有明确目的和必然归宿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进化论这套不需要设计者就能建立秩序的方法论,不仅仅适用于生物世界,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世界里的大多数秩序、组织、规范都是遵循进化的逻辑自行演化而来的。

#

全篇读完还是挺好玩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达尔文和拉马克的进化之争。达尔文的遗传物质和拉马克的自然环境影响都是遗传的变量,这的确解释了一些现象(其中西班牙有一代人挨饿,导致第三代的基因都还在为挨饿做准备令我印象深刻),比如:近视眼可以遗传,虽然我真的不理解这有什么好遗传的,也不算一种优势啊。

对工蚁、蜜蜂之类的探讨也有意思,原来通过蚁后繁殖能够遗传的基因反而比自己繁殖更高,这很特别。

还有基因是否自私的探讨,其中的一些分析也深得我心。比如:自私的基因应该是一个个体复制几倍的基因,而不是一个个体只复制一倍的基因,进而得出个体和基因的利益是趋同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自私”。

最后关于“盖楼式”科学和“放羊式”科学的讨论了。不知道这些是作者原创还是借鉴而来,我想起了光哥的理论,自己原创一些理论和名词,只要自圆其说,就显得非常高大上,这的确是好用的。

#

你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这种生存伴随着进化、停止进化就无法生存的生活方式,被生物学家们赋予了一个有点儿童话色彩的名字:红皇后效应。它来自《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当中的红皇后的一句名言, “你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我们在前文讨论进化方向时,提过,假使环境保持不变,那么进化,不光有方向,可能还有终点。但我们也得注意,这个终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存在的,因为环境作为进化的外部约束,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变化。非生物环境的要素,比如温度、湿度、大气成分,他们的变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担子,但只要一种生物自身在持续进化,对于和这种生物共同生存的其他生物来说,就意味着它们面对的外部生物环境也在持续发生进化,这种变化的频率和强度是非常惊人的。

我们用一个假想的例子,来掩饰红皇后效应是如何发生的。

在非洲草原象,猎豹追逐羚羊的生存游戏已经进行了几百万年。如果你在电视上看到过猎豹捕食羚羊的场面,你大概天然会觉得猎豹是这场生存竞争的胜利者,羚羊只是其爪牙下无助的献祭品。但是别忘了,在猎豹的威胁下,羚羊并没有灭绝,两者的数量也维持在一个大题稳定的水平。

这种平衡就是红皇后效应的产物。羚羊在猎豹的威胁下会持续发生微小的进化,可能是跑得更快、更耐久,可以甩脱猎豹;可能是在奔跑中学会了急停转身,足以迷惑猎豹;甚至可能是变得皮糙肉厚、难以下咽,让猎豹放弃把自己当成目标……羚羊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作为生存压力,驱动猎豹的持续变化,让他们跑得更快、转向更敏捷、牙齿更锋利……这两种进化的力量相互牵制,看起来似乎两种生物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如果我们沿着时间轴做比较,就会看到t两种生物在以彼此为参照,持续变化。如同一场拔河比赛,看起来势均力敌,场上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但实际上参赛双方都已经拼尽了全力。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真能复活百万年前生活的猎豹,它们可能根本抓不到今天这批又持续进化了百万年的羚羊,只好饿肚子;而复活对象如果是百万年前生活的羚羊,它们在今天的猎豹爪下可能也坚持不了几秒钟。正是在红皇后效应的永恒驱动下,地球生物才一刻不敢放松进化的脚步,从生命树根开始,一路生长分叉,开枝散叶。当然,地球生物奔跑的速度和方向可能各不相同(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但 “奔跑”本身才是不变的法则。

#

我们可以把这个逻辑理解为特化和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进化的力量会驱使物种越来越适应自身所处的环境,而作为代价,这种特化会降低物种内部的多样性,降低生存能力的安全边际,让它更难承受环境微小波动的结果。在进化历史上,地球环境大大小小的波动是持续发生、不可避免的。那么,一个物种越成功,就越特化;越特化,就越无法抵抗环境波动,那物种的灭绝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引自 17 死亡和灭绝:进化为什么会终止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作者: 王立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my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