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26/f4de849744672e91.jpg)
【被花恼•桃之再生】
寻寻觅觅护花人,何处现摘花手?
莫问折花买新酒。
蜂蝶势利,光阴寸断,琥珀胶衰朽。
新燕远,倚烟霞,影单消恨花儿瘦。
一夜暖风来,华丽薄衣变肥厚。
消残壮志,梦里闲情,雅逸抛扔久。
壮心残碌碌为谁忙? 有痴守,赢新绿冲斗。
惨月夜,欲寄新星于正昼。
本为了看桃花,却发现桃花只开在北方亲友的朋友圈。以前花开得热闹非凡的桃林如今却难寻一个“摘花手”,就更别提那些充当“护花人”角色的安保人员的踪影了。
倘若喜欢以桃花换酒的唐寅(唐伯虎)穿越过来而无意中误闯南国的桃园,发现此处人迹稀少,该暗自窃喜,找到知音了吧?莫非本地人也如“桃仙”一样“折花买新酒”去了?
可是,再细细瞧,昔日琥珀般的桃胶已“衰朽”,孩子们眼力再好也找不到一小滴了。更别提蜂蝶声了,举目所及唯有“影单消恨花儿瘦”。
在春天里,每夜暖风来,只要是花儿就该着“华丽薄衣”。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总有“一夜暖风来”时,你就不知不觉地告别了华丽的单衣,穿上了中年人的“肥厚”衣。
对于中年人的这种“消残壮志,梦里闲情,雅逸抛扔久”的普遍状态,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有一个专门的词语来形容:“再生力停滞(generativity versus stagnation)”
再生力停滞指的就是如果一个中年人提不起精神为家庭、社区、工作和社会等做出贡献,则其再生力进入停滞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满足中年人对再生力的需求?
当然可以通过养育孩子,或直接指引年轻人,或通过文艺等创造性的作品而留下长期贡献等。
不管如何,“有痴守”自己在意的某一领域,则“赢新绿冲斗”,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再生力。
由此,遇到“惨月夜”的艰苦时期,我们也就能“欲寄新星于正昼”。也就是可以像《飘》一书中的郝思嘉那样告诉自己:“ 好好睡一觉,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由此,只要拥有了自己的再生力,外表再油腻的中年人也不“油腻”!
笺 注
折花买红酒:源自唐伯虎《桃花庵歌》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消恨花:即可代指桃花。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二云:“明皇于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日逐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正昼:指大白天。如《农书》卷十六:“蚕时昼夜之间,大概亦分四时。朝暮类春秋,正昼如夏,夜深如冬。”
备 注
1、此诗押中华新韵。按杨瓒的《被花恼•疏疏宿雨酿轻寒》格式填词。
2、图摄自深圳莲花山公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