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生活、文字自由写
皮囊下包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1月记《皮囊》

皮囊下包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1月记《皮囊》

作者: 南瓜北北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21:34 被阅读2次
《皮囊》蔡崇达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推荐指数:3.5

隐藏弃坑点:

1、内容过于真实而引起不适

2、作者过于理性的叙述方式

3、作者对一些朋友的评判,过于负面,容易给人有一种嘲笑意味。


初遇这本书,因为是畅销书,所以有了推荐。如果半年前遇到这本书,我可能会连翻看的欲望的都没有。不是因为书本身,而是因为自身的生活体验不够。如果没有经历外婆的离世,可能就体会不到书中对于父亲离世的种种描写,也极有可能因为书中过于沉重的气息而放弃。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很适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感受。看一个人匆忙的一生,看一个小镇的兴衰发展。

转折,对这本书看法的改变大概是在讲述几个好友的故事时。说实话,作者过于理性的叙述方式给人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看着好友在生活的汪洋里沉浮。时不时地深入刻画一下内心对于朋友潦倒境况的剖析。

如果这些剖析只是基于作者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之后,再回顾过往,发现年轻好友身上的不足,也许还更能说服读者。但是作者似乎忘了,他也是故事里的一份子,有些想法借故事中的“我”说出,总会带点不符合人物年龄的理性,以及缺少温情。

后记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皮囊》采用这种叙述方式。可能现实中的人物并不像书里描述的那样,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以作者“看见”的他们为原型的。毕竟,人都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想不明白,又怎么可能清晰地认识他人呢?

作者尝试把他理解中的每个人写下来,其实多少带点主观色彩的。而其中对于自己内心想法的刻画,也是真的诚实,因为类似于无法理解好友的某些生活方式的想法,可能我们都会遇到过,但作者更直接地表达出了他当时的“嘲笑”心理。

写在最后

读完这本书我们其实不需要过分去解析作者,只要学着去“看见”身边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身边的人就够了。而我们对于他们的看法,好的,坏的,都是自己内心所保留的。

相关文章

  • 皮囊下包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1月记《皮囊》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推荐指数:3.5 隐藏...

  • 《皮囊》二

    接上篇…… 反反复复品读《皮囊》,我想到最多的,竟是《画皮》。做为人,每天都用这样一副皮囊包裹自己,伪装自己。如此...

  • 被皮囊包裹的灵魂

    生命就是被皮囊包裹着的灵魂。灵魂和生命本身是为人所不知的存在,因为皮囊的的包裹让它们的存在变得肉眼可见。“我们的生...

  • 皮囊包裹的“高贵”灵魂

    还记得蔡崇达的《皮囊》中有写到: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这句话多么的率真,又狠狠的扑打着大多...

  • 人生,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是啊,皮囊有心。 不管这具皮囊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 ...

  • 皮囊包裹着灵魂

    读完《皮囊》一部有着小说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也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

  • 皮囊下包裹的不是灵魂,而是人心

    皮囊之下,包裹的是一颗颗的心。正因为有心,皮囊才有其存在的意义。想起《画皮》里的狐狸精,一具皮囊容易画得,可是人心...

  • 《皮囊》

    皮囊的冷酷法则就是,它从不许诺什么,它不相信奇迹,不相信心。 是啊,皮囊有心。 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

  • 皮囊

    皮囊有心,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是丑陋的、是好看的、是脆弱的、还是可耻的皮囊,它都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

  • 以衰老的姿态降生,真正实现逆生长,本杰明选择用心拥抱生活

    “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一颗心的羁旅。” 这是蔡崇达的《皮囊》里的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皮囊下包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1月记《皮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s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