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孩子承受的太多。

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孩子承受的太多。

作者: 灵魂有香气nby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22:34 被阅读0次

    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家长们欢呼雀跃:“可算把神兽们送学校去了!”

    但是,过不了多久,下一个问题马上就会来了:“成绩上不去咋办?”

    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有家长对孩子成绩不满意,明明在一个班级里,怎么人家的孩子学的好?我的孩子就学不好?

    那么真的是孩子学不会吗?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过,大家能坐到一个班级里,就说明我们谁也不比谁差,我们也许在兴趣爱好、性格脾气上各有不同,但我们的脑子都是够用的。

    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01

    原生家庭各不相同。

    我做过调查,家庭幸福,父母“会爱”孩子的家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错。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

    这种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这句话中所谓的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

    关系”。

    “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

    系。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

    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五岁前完成。

    这个客体关系有三个部分:

    “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和“内在的妈妈”。

    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我们长大后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

    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

    别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健康。

    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不正常,那么我们长大后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

    如果不被父母爱、信任和认可,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不被老师爱、信任和认可。

    当然他们也不会相信自己能学会、学好,他们更多的是否定自己、怀疑自己。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想办法给他转学或者调班,但结果只是换了环境,该学不会还是不会。

    其实这类孩子一直在被自己的“内在父母”控制着,正所谓“自我评价=内在父母评价”。

    02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上课、辅导、作业、考试、成绩、排名……

    当然排名不仅排学生,还要排老师。

    每次考试之后学校都会给所有老师开会,发成绩单,还有专门的老师排名名单。

    暂且不说学校为什么这么做,单单给老师造成的压力就非常大,而老师可以解压的最好方式就是学生的成绩提高,相应的老师排名也靠前。

    还有一些家长们,明里暗里较劲比较成绩,报辅导班、请一对一家教等等,只要给孩子提高成绩,怎么都行。

    这些老师、家长真就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孩子的“好”,一定用成绩的高低来体现吗?

    所有的学生一定是“非黑即白”?也就是说高压力才会优秀,轻松就是平庸?

    实际上,真正的轻松总是伴随着能力的解放,那会带来真正的优秀。

    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

    丁在他的书《改变,从心开始》中讲到:

    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

    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

    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

    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

    心,但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消散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马丁纳引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竞争式的快乐。

    两个商人紧挨着开了商店,经营范围类似,他们唯一的快乐就是比

    对方强一点。

    一天,一个天使来到一个商人面前说,对我许愿吧,你的任何愿望

    都可以实现。不过,你的对手可以得到的会比你多一倍。

    这个商人最初很沮丧,但突然间开心起来,他对天使说,请弄瞎我

    一只眼睛吧。

    可能,有的老师和家长会说,考上了大学不就快乐了吗?或者说考上大学重要还是快乐重要?

    据调查北大学生每年新入学的有抑郁甚至自杀倾向的占新生总人数的30%。这些学生都是父母老师的骄傲吧!他们快乐吗?他们人生意义是什么呢?

    经常有学生说不知道自己活着为什么?好像活着的意义就只能体现在考试和成绩上。

    他们的生命当然远不止此。

    假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给别人提供竞争式的快乐,那就会产生巨

    大的无意义感。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改变教育体制,那就先改变自己吧!

    若真爱自己的孩子,需要发挥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一切为了大人”的变态做法抗衡。

    家长是最容易打破这个绞杀孩子的链条的。

    你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从现在开始,请享受生命,而不必非得等考上北大清华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孩子承受的太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te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