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那会,我在深圳实习,做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电话销售。
那几年,市场比较好,再加上是以银行名义打过去的电话,所以大部分客户的信任度比较高,一天总能开两三个单,有时候运气好,能开8个单也不一定。
电话销售是一个概率事件,那时候我们一天保证三四个小时的通话时间,一天打100来个电话,总会遇到一些愿意买单的客户。
随着这个市场的慢慢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的辨别能力越来越强,无论什么质量的名单,无论多优质的话术,愿意购买的客户越来越少。
消费者已经被各种广告信息搞得不胜其扰,再加上手机的骚扰屏蔽功能,电话销售的生存空间一直在被压缩。因为效率太低下,电话销售已经被很多公司抛弃。
没有了电话销售,怎么才能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增加销售额呢?在无数销售人员进行无数尝试之后,得出了结论:让消费者自己想买。
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自己产生想买的欲望呢?这就是我们在《故事经济学》这本书中讨论的——故事化销售。
进行故事化消费,一共分为3步:
1.激发潜在客户的兴趣,得到面对面的沟通机会。这一步最关键的就是,找到用户的痛点。
话说有一个人接到一个难题,给和尚卖梳子。很多人一看到,可能就懵逼了,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这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认为和尚没有买梳子的需求,但是到寺里面拜佛的香客,每次风尘仆仆的赶来,披头散发,是有梳头发的需求的。那么如何把香客的需求变成和尚的痛点呢?
这个人是这样说的:“方丈,您身为寺院主持,您可知您做了一件对佛祖大不敬的事情吗?”方丈一听,满脸诧异:“老衲有何过失?”
“每天这么多善男信女不远万里过来拜佛,一路风尘,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不敬。您身为寺院主持,对此视而不见,难道没有失礼吗?”
故事到这里,这个人完全引起了主持的兴趣。和尚没有梳头发的痛点,但是有对佛祖虔诚的痛点。
2.戏剧化的故事,让消费者产生共鸣。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搭建故事化场景,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建立情感联结。
在找到了方丈的痛点之后,方丈向他请教:“施主有何高见?”
他说:“方丈,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院,您只需安排一间盥洗室,备上几把梳子,让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拜佛即可。”
通过搭建一个香客盥洗的场景,而不是赤裸裸的直接推销自己的梳子,既解决了方丈的痛点,又让方丈身临其境。
3.在故事的高潮打动消费者,完成销售。
故事说到这里,方丈自然而然就被打动了。这个人完成了“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秘诀只有一个:故事化销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