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没有真正到过南方或北方的人大多会对南北方的气候有点误解。北方人永远体会不到南方同学所谓冬天的“湿冷”,南方同学也永远体会不到北方所谓冬天的“干冷”。两方互不相让,永远在朋友圈打仗,“南方的冷算不上冷,南宁会结冰吗?会下雪吗?”,“北方不就多穿点衣服的事,多穿点哈兄弟”……
而我来南宁之前,也已然做好了被红焖的准备。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我曾领略过那种没有春天和秋天的南宁真的很热。再加上北方同学对于气候上的迷之自信,我也没有买过棉服。不过这都是3年前的事了。2017年9月来到广西南宁读大学,短袖从9月穿到了12月中下旬,当舍友都穿外套秋裤的时候,当校道上再很难看到有人短裤短袖的时候,我还是短裤短袖。以前不觉得怎么样,现在想想,估计南方同学看我就像南方同学第一次去北方没见过下雪而在雪地里翻滚庆祝一样。不管在谁眼里,就是一个大写的奇葩。
而昨天,去食堂打饭的时候,看到一楼的同学上身穿着棉服下身穿着睡裤从宿舍狂奔而出大叫一声又狂奔回宿舍。我笑了笑,毕竟是新生,果然还是很年轻。再看看我,早已经穿上了加绒的秋裤,2019年买的羽绒服,长袜子包裹秋裤,以往卷着裤脚的牛仔裤也早已经放下来,我吸了吸冷冰冰的空气,心里还在想着年轻真好。尽管走出宿舍大门的时候还是被冻的瑟瑟发抖。

这不科学!这真的不科学!
为什么2017年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么冷呢,我甚至一个冬天都没有穿过秋裤,下点小雨我甚至还会感叹,空气不躁,小风正好;2018年的冬天我还偶尔洗着冷水澡,尽管会因为冷水洗头不能使头发蓬松而懊恼,可是没有什么比穿的比以前要少更开心;2019年我已经买好了羽绒服,那些天我感觉到了南宁的所谓“湿冷”,所谓“不可抵挡”,当我领悟的时候,已经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局面。可是,2017年明明是不冷的啊!
后来我还是妥协吧。有的同学甚至用魔幻主义来跟我解释。“北方的冷啊,是物理伤害,多穿点护甲就能行了喂;而南方呢,是魔法伤害咩,直接穿透,护甲没用的啦”。而昨天,我也听到了路上被冻成狗的同学说“要用魔法来打败魔法!”,听着好有道理。
仔细回想,我仿佛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慢慢的在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因冷而冷,因热而热。回到家的时候,反而受不住家里那种直逼零下十几度的温度,有时候去外面溜达一下的代价就是发一次久违的烧,然后躺在有暖气的房间,又干又烦躁,还要开个加湿器;夏天回到家,听人们总是抱怨今年有多热多热,我反而能够经受得住这种热,不以为意。三年时间,我把自己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取了一个平均值,但今年或许是极值。
双腿永远是冷的,在这种天气最讨厌的食物是米饭,如果吃的慢可能它比手的温度凉的还快。以前心心念总是吃的螺蛳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总是吃粉,也有点腻。但今天的例外出乎我的意料。中午吃了米饭可还是好冷,就又去螺蛳粉排队了,吃完喝光,我觉得浑身都通透了,热起来的感觉真好。

我很少吃云吞。但今天格外眼馋。薄皮肉馅,喝上一口调制的鸡汤,再冷的天气也不过如此了。
不管夏天也好,冬天也罢。这种天气里不同的风味只有慢慢过来细细品味才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时间流走的同时,我们把握住了心里的一份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