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带给我的影响是什么。
这个问题,大概要分为三部分来回答。首选,不好的一面。我可能已经习惯了,先考虑到不好的,因为不好的一面,有遗憾,也有悔过,更容易引起我的思考。
考研的战线越拖越长,从初试成绩查询时间推迟,到国家线推迟,再到国家线降分,教育部公布扩招名额。我还记得查成绩那天早上的焦虑,躺在被窝里,抱着手机,一遍又一遍。当分数揭晓后,又开始焦虑能不能进入复试。我都不知道,如果没有那一两个月的复习,自己会不会焦虑到心理出啥毛病。再后来,延迟开学,线上招聘会。在线投递简历,微信视频面试,心猿意马之余,也略显疲惫。再后来国家线揭晓,各个学校陆续放榜,而我考的学校,迟迟没有消息。我就这样,在找工作,准备复试,准备二战的三个点之间,来回拉扯,焦虑和无奈。
自己年度计划,大半要落空了。考驾照,三月份开学硬是被延迟到五月份,能不能开还不一定。在家的两个月,都干了些啥,我也不知道。还有雅思考试,复试没有结果,一方面无暇顾及,另一方面,连雅思考试,都被推迟了。至于说好的毕业旅行,大概也是要夭折了,你看,说走就走挺好的,瞻前顾后的结果,就是你总想按部就班,可唯一变化的就是变化本身。现在也只能奢望,在校园里多拍拍自己了。
自然好的一方面也是有的。在家的这几个月里,我体会过了自律和坚持的意义与满足感。坚持公众号英语阅读打卡,这个其实是为了给二战的英语做准备。看着长句子,再也不会害怕了,而是掌握了思路和方法,就很轻松。坚持听英语听力,从经济学人到蔡磊英语,从一开始的难受到现在的宁静。听听力是为复试准备的,天哪,你一定不知道我为了复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我把个论过了一遍,把英文专业术语,还有拉丁名 都记了一遍,连英文文献,也查找并阅读了几篇。可能做的时候 并不觉得多么辛苦,而恰恰是做完后想起来,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即使复试可能会改为线上,即使因为扩招,进入复试的比例会下降,即使我会很失望,和难过,但我获得的能力和知识,是增加的。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我是知道的。这些东西会给我继续下去的力量,会给我坚持自己的自信。
坚持简书写作,虽然有时候会忘记写东西,虽然坚持了七十天的成果因为一天的大意而清零,这些遗憾,这些小瑕疵,带给自己的终究是收获多一点。也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原来自己输入不够,读的书还不够多;原来自己写的东西,大多都是写给自己看,而自媒体的出发点 是为了吸引用户,中间的差距,也就是我今后努力地方向;原来写东西,让我慢慢地变得思考,从逃避生活,到静下心来思考;也是写作,让我反省和发现,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目标很远,却又不会从自己现有的收获中,肯定和获得成就感。
这几个月里,我宅在家里,开始面对生活,开始接受爸妈的不完美,也开始试着去包容和热爱家人。闲的时候,就看电影,女性意识崛起的电影,他们将我从分手的阴影和根深蒂固的懦弱里拉了出来。而那些温馨而美好的爱情电影,又让我向往爱情,让我萌生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人的念头。
接下来的灰色地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如果孤独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那我就是深陷其中。我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是自己的担心,没有地方可以倾诉,还是自己的喜悦没有办法分享,还是自己攒足了勇气后发至朋友圈里的精心编写的文案。貌似还有很多,想找理由尽早结束的聊天,还有不渴望人懂得并且理解的郁闷和封闭。或者说,是那些自己写下来的所有的东西。还有那些,失控的感觉,比如,乱糟糟的屋子里脏脏的地板和乱乱的床以及书桌。还有那些,日渐驼背的身材,和肚子上越长越多的肉。这些失控带给我的错乱,这些剥夺了我的从容后占据我生活的狂乱。我不知道孤独的出口在哪里,也不知道我和孤独能握手言和到什么程度。
而读书,我知道读书是我的必经之路,那是孤独吸收营养并且在生活里扎根的地方。可是我,却一次次地走走停停,犹豫着,迷茫着。是因为只是来打发时间,只是来度过孤独吗。不是的,我想从读书中获取力量,不同于碎片式阅读的观点输入,而是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输出。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去读书。在纸质书和电子书之间,我也常常犹豫不决,纸质书成本高,而电子书便捷。纸质书读起来更有效率,这难道,也是我自己的偏见吗,而事实是,我真的,很久都没有好好读完一本纸质书了。至于都市笔记怎么做,我也还很迷茫无知。
希望孤独和阅读,成为我以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