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
【理解和感悟】
本章主旨讲的是“道”的内涵。天下万物,在表象上都可以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可以造成不善的影响,任何美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转化为不美,善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行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若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那必然会事与愿违,终究会导致不善的结果的出现。
老子说明事物相互依存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老子谈到的“无为”不是指不作为,可以理解为“无违”,也就是自然的法则和行为,顺势而为。万事万物都有它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依势而为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更有可能有违天道,产生不好的结果。“不言”可以理解为言的最高境界,所谓“立功立德立言”中的言不仅在于写了多少本著作,且在于将说教中的内容身体力行的践行。
“弗始”、“弗有”、“弗恃”、“弗居”是老子提出的行为主张,按照世事变化规律,任何事物一旦倡导必然走向物极必反,一旦拥有必将失去生的动力,一旦有自持己能终将无所作为,一旦自我夸耀便会失去功勋。对于之前取得的成绩,只有泰然处之,才会不失去。
按照底层物理世界的描述,人同万物一样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由基本粒子及相互作用组成。按照道的理解,都是从“无”中来,回到“无”中去。人的一生总会经历生死荣辱,富贵荣华或贫困坎坷。看透事物的本质,不患得患失,心中没有得就谈不上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