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诸相非相

诸相非相

作者: 久淏 | 来源:发表于2021-08-05 21:59 被阅读0次

处处皆是相,唯有幻相随人起。所谓幻相只是头脑中的产物,与外在世界没有关系。

幻相皆是记忆的幻化,记忆来自于个人过去经历中对自身感受的意义化建构,它通过将感受和思想观念对应捆绑构成意义包存储在头脑里。当未来再次遇到类似场景或感受时就会调动这个记忆包,以此意义为基础通过头脑再加工形成新的幻相。因为头脑的运算基础不只依赖这一个记忆包,而是诸多记忆包的联合推演,所以,未来的幻相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而这就是由六感官到达头脑里形成六识,形成意义包的过程,也是佛教所表达的六根,六尘,六识之意。

这又另外说明了新的意义包产生的必然性。因此,我们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经历学习,获得新的认知,形成新的意义包,在头脑的逻辑演算里去粗取精改造认知,最终不再相信幻相是真实的。当诸多意义包被调动进行推演时就会产生复杂的意义幻相,因此,我们有着真假难辨的意义感和幻相。

一切相只有在心中才成为实相,头脑里的意义感也只是相和幻相的混合,仍然只是相,唯独心才能看见实相。因此王阳明会说“心外无物”。心中之物即为实相,而非相和幻相。

相只是一个现象,一种运动变化,但是到了人的头脑里就会出现诸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中就有很多是幻相。佛教用空来说明相的本质,空的含义就是针对幻相来说明的。但是,对一切相的理解,包括空(也是相,一种对幻相的意义解释)在内,也只是一种意义感,一种意识,这仍然停留在脑海里,如果不被心所见,就依然是相而不是实相。因此,用心照见的相才是实相,停留在脑海里的名、相、意义感只是相而已。名就是意义感的组织者,由名的组合演算形成意义,而名即是诸相的符号和标签。

实相是心的发现,以相为载体,因此脱离了相也不可能见到实相。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相关文章

  • 诸相非相

    一 1994年的某天傍晚,宁夏银川西部影视城的一座城头上,炙热的黄沙扑面,电影《大话西游》拍完最后一个镜头。 20...

  • 诸相非相

    诸相非相 雪竹 当 午夜的钟敲响, 撞击我心头上, 君,怎舍相弃? 听不见? 舞曲回旋继续, 转身便是离...

  • 《诸相非相》

    花开花落又奈何 缘来缘去皆因果 万般唯有业随身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世事本无好坏 只因思想使然 人生没有过不去...

  • 诸相非相

    黑水暗涌的河畔,殷红似血的曼珠沙华摇曳生姿,时有黑蝴蝶穿梭不停。河水里不时冒出一张张狰狞的面孔和白骨之手,试图将船...

  • 诸相非相

    看了一节吴伯凡《每周商业评论》,把大中台、小前台,模块化业务开发与组合,以及三位一体(圣复、圣灵、圣子)联系起来阐...

  • 诸相非相

    处处皆是相,唯有幻相随人起。所谓幻相只是头脑中的产物,与外在世界没有关系。 幻相皆是记忆的幻化,记忆来自于个人过去...

  • 诸相非相

    早晨一醒来,想到昨天周老师跟我聊开颂钵公开课的事,心里有些抵触。一方面我更擅长铜锣瑜伽,另一方面,我发现我对颂钵团...

  • 断片(七)金刚经片段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诸相:所有相,一切相;贪、嗔、痴、慢、疑。 非相:皆不是相。既无相。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精华句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

  • 见诸相非相

    昨夜做了梦,醒来后一些情景在脑海中依稀可见。 和先生在北京的一间寺院, (这里许是因为最近在读的书是朝阳寺的方丈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相非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uv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