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届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高级研讨会(主题三)

第二届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高级研讨会(主题三)

作者: 冰的灰烬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20:24 被阅读0次

指导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主办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协办单位:高等学校出版社上海出版社事业部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学院

会议时间:2023年4月22日

会议地点:湖南长沙

主 题三:基于工程教育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分享人:王忠勇,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国家战略要求

1.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3.2015年6月,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

4.2017年5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

5.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康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6.2018年10月,在新高教40条中提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7.2019年10月,《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

二、高校改革任务

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工科建设要求人才培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如图

三、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如图

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1.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追逐时尚,也不会一成不变

2.创新创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结合国家要求

3.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辩证统一

4.专创融合教育有利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基本内涵

1.基本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应紧密结合专业或者专业大类特色,从理论到实践多维度深入挖掘,通过创新课程设计、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2.课程定位:课程应为面向本科生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3.教学设计与方法:应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案例分析教学,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4.教学活动与评价: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下线上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鼓励建立非标准答案考核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课程设计、随堂测验等,体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

5.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内容要包含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等,将创新创业理念、知识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融合;要积极发掘和充实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专创融合”案例库、文献资料库等教学素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推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

6.团队要求:应建立课程团队,团队成员应至少有一位具有创新创业课授课经历,或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类项目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实践经历。鼓励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具体实施。鼓励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团队。

7.专创融合课程基本内涵

如图

8.建设专创融合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1)公共课程、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名称不太合适作为“专创融合”课程名称;

(2)公共课不可能是“专创融合”课程——没有专业知识怎么进行“专创融合”;

(3)不能只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加强;

(4)不能只是讲创意创新方法,没和专业结合;

(5)不能只是讲如何创业,没有结合专业案例;

(6)课程团队成员应该有跨学科背景;

(7)团队成员应该有行业内具有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指导过创新创业竞赛的教师:

(8)应该有“专创融合”案例库、文献资料库等教学素材。

9.什么样的课程是“专创融合”课程?

(1)教学内容:在较为扎实理论基础上,探讨教学单元的科技前沿和市场前景,融入创意创新创业思维,充分调研,提出有意义的创新点,综合应用各类课程知识,完成有一定挑战

性、课程拓展性和市场应用性的产品/项目,并有相关设计和开发报告。

(2)授课方式: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混合式教学、鼓励批判性思维,项目教学方式、讨论汇报为主。

(3)考核内容:创意或者创新性、项目技术框架、作品(产品)设计及实现、外观设计及实现、功能完成度、实践报告、商业计划书、展示PPT等等。

(4)评价机制:讨论、答辩(路演)、展示、报告。

(5)过程关键:项目驱动、多元评价、非标准答案考核、自主学习。

10.“专创融合”现状及问题

如图

11.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思路

以课程为载体,以模拟公司运行为牵引,组织学生自由结合形成团队,按照公司组织结构组建模拟公司,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共同完成产品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实现、营销策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要求的各环节工作,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分工修读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打通学科专业界限,促进多学科知识在学生主体的融合。最后导师综合立项和结项答辩、文案材料、产品演示、财务预结算等内容对团队进行打分,团队获得总分后,由团队成员根据各人对公司的贡献给出个人成绩。

12.专创融合课程运行模式

如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届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高级研讨会(主题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uyjdtx.html